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是这2年的培训,让张雪峰获得了成为战区海军最高指挥官的资本。

更重要的是,全面的军事素养培训,让张雪峰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军兵种的战术,也让他有能力将其他军兵种的战术与潜艇战术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有的,而且是符合现实情况的战术思想。

可以说,接受了2年的培训之后,张雪峰就不再是单纯的“潜艇兵”了。

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张雪峰是共和国海军中,第一批认识到主力舰在未来海战中重要地位的将军之一。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而且张雪峰本人也没有承认过,但是在2057年底的时候,身为专门负责战区内海军事务的战区参谋长,张雪峰竟然主动要求以“建造长”的身份负责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与主力舰队的组建工作,足以证明,这个在潜艇战场上有着辉煌战绩的将军找到了新的人生舞台。

必须承认,张雪峰与其他同样来自潜艇部队的将军有很大的区别。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

如果说美军指挥官还在犹豫不决的话,那么张雪峰就显得格外的沉着冷静。

虽然在5月11日夜间,张雪峰也不知道第51舰队的具体位置,但是在这个并不平静的夜晚,他却没有丝毫担忧。

早在这场海战之前,确切的说,是在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年多前的2057年底,已经是西太平洋战区参谋长的张雪峰参与了由海军司令部主持的模拟对抗,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见到了还在建造中的“秦”级主力舰,并且掌握了该型战舰的主要性能数据。这场保密度极高的模拟对抗,正是围绕着“秦”级主力舰展开。

模拟对抗分别在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航母战斗群失去战斗力,只能用“秦”级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与敌人争夺制海权;二是航母战斗群只有有限战斗力,“秦”级主导的主力舰队在舰载航空兵的掩护下夺取制海权;三是航母战斗群具备完善战斗力,“秦”级主导的主力舰队参与夺取制海权的作战行动。

用外界的评价来说,张雪峰是一个生来就为了打仗的战士,而不是呆在战线后方的统帅。

不管这个评价是否客观,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张雪峰是个喜欢冲锋陷阵的军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不难明白,华剑锋重点栽培张雪峰,与张雪峰的出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事实上,主力舰与张雪峰熟悉的潜艇有很多相似之处,至少“秦”级如此。

因为当时大战爆发的氛围已经非常强烈,第一批8艘“秦”级(海军在2057年之前就做出了订购第二批8艘“秦”级的决定,只是受造船厂的建造能力限制,以及“秦”级作战能力受到的质疑,第二批建造工作被安排在2058年,即第一批下水舾装之后,而在船台建造完成之前,海军就根据第一批“秦”级在实战中的表现,对第二批次进行了改进,这也就是后来的8艘“唐”级主力舰)几乎不可能在大战爆发前完工,所以海军必须考虑在其服役之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备战工作。

从模拟对抗来看,当时海军对“秦”级的性能与战术使用也没有多少把握。

当然,这并不包括张雪峰。

虽然来自潜艇部队,而且在成为准将之前,在潜艇上服役了20多年,把一个人最重要的青春时光都留在了潜艇上,也因此成为一个从思想到习惯、从语言到行为都十足的、不折不扣的“潜艇兵”,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潜艇兵一直以韧性与适应能力著称。设想一下,什么人能够在一个随时有可能被头上成百上千吨的海水压扁的铁皮罐子里过上几个月见不到阳光的日子而不发疯?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潜艇兵。当然,还得补充一条,即便到21世纪中叶,潜艇是唯一将女性拒之门外的舰艇。

作为共和国海军历史上战绩排名第一的王牌艇长(按照吨位计算的话,张雪峰在离开一线部队的时候取得的战果超过了华剑锋与刘海锋),张雪峰的才能是不需要怀疑的。正是如此傲人的战绩,让张雪峰在晋升为海军准将之后,获得了一个其他军官做梦都想得到的机会,那就是以海军委托培训的方式,返回军事学院,接受为期2年的离职培训。要知道,裴承毅就是在这接受了这一培训之后,才获得了前往巴基斯坦任驻外军事顾问的机会,并且在印度战争中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登上了军事生涯的巅峰。除了裴承毅之外,参加过这一培训的还有袁晨皓、苏劲辉、凌云霄、华剑锋、梁国翔、贾宝国等等大名鼎鼎的战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轮到张雪峰的时候,这种为期2年,而且不定期、不定时、不定人的离职军事素养培训已经成为衡量共和国军人身份与成功的重要标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