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三十四章 超级航母

第三十四章 超级航母(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事实上,林啸雷能够在海军获得如此高的认同,与他的贡献密不可分。

可以说,在把大权交给裴承毅之前,林啸雷已经做好了一切该做的事情,让裴承毅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推进海军建设。

当然,裴承毅的唯一选择就是制止海军的盲目扩张计划。

正是如此,2042年之后,海军的建设以消化成果为主,或者说为众多计划收尾。

毋庸置疑,在海军的众多计划中,航母绝对排在首要位置上,甚至可以说是海军建设的核心项目。

第三十四章 超级航母

如果说陆军在2042年后的扩张性发展是在弥补之前的缺失,那么海军在2042年后的稳健性发展就是在消化之前的成果。

作为共和国第一位成为总参谋长的海军上将,林啸雷在共和国海军的地位,堪比英国海军的纳尔逊、德国海军的提尔皮茨、美国海军的尼米兹与前苏联海军的戈尔什科夫,没人会怀疑他为共和国海军做出的伟大贡献。用一位美国同行的话来说,正是在林啸雷的担任海军司令与总参谋长期间,共和国海军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支能够与美国海军分庭抗礼的全球性海军。

可以说,这个评价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海军建设少不了裴承毅的功劳。

如果说,在10年建设“共和国”号航母、在20年代初建设“华夏”级航母、在20年代末建设“北京”级航母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内部仍然对发展方式存在分歧,即要不要仿照美国海军,以航母为核心打造海军舰队,那么在30年代初建造“上海”级航母、在30年代末建造“重庆”级航母的时候,在林啸雷的主持下,共和国海军明确了发展方式,即确立了以航母为核心的发展模式。2041年的中东战争更是给了共和国海军当头棒喝,美国海军用两支3航母战斗群就撑起了半边天,而共和国海军却因为实力不济,没能像印度战争那样做出重大贡献。

事实上,早在中东战争之前,林啸雷就发现了共和国海军的不足。

2042年,裴承毅出任国防部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推动军事改革,而是签署了由总参谋部提交的该财年度国防预算,其中海军军费占比高达23%,再次创下新高。以当时的情况,李存勋想方设法的说服顾卫民,把该财年度国防预算的决策大权交给裴承毅,肯定希望裴承毅借此机会调整国防预算,巩固他的部长地位。也就是说,裴承毅完全有理由削减巨额海军开支,将数以千亿计的军费开支用到更重要的地方,比如加快天军建设速度。裴承毅没有这么做,反而完全采纳了由林啸雷起草的预算计划。虽然很多人认为,裴承毅此举的目的是为后面的大反击做准备,通过当年的国防预算让林啸雷在预算权上做出让步,以便今后更大规模的削减海军开支,但是到2047年,裴承毅以安全副总理的身份再次签署了该财年度的国防预算,海军军费连续第11年蝉联各军兵种之首后,再也没人认为,裴承毅会拿海军建设开玩笑。

从某种意义上讲,裴承毅被认为是“伟大的军事家”,而不是“伟大的将军”,与他开明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裴承毅能够在短短5年之内理顺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并且在第二次出任国防部长的时候就超过新任总参谋长,成为共和国头号军人,就与他积极支持海军建设有很大关系。

裴承毅支持海军建设的理由很简单:漫长的周期性。

虽然早就有人认为,“第四军”(因为陆海空是大不部分国家的常备军种,而陆战队只在少数国家是军种,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兵种,所以随着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欧盟将天军升级为独力军种,天军就有了这个绰号)的建设周期最短都超过20年,如同“琼楼”这样的超大型航天工程的建设周期更是在35年以上,而在月球上建造永久性移民基地的周期更是长达半个世纪。比如共和国在2032年正式启动“广寒工程”,在月球上建立供1500名科研人员居住与工作,具有自我建设能力的永久性基地;分4个阶段实施,用时大月50年的前3个阶段分别进行可行性研究、外层空间中转基地建设与基础建设,最快要到2080年才能进入第4个阶段,也就是向月球基地运送移民。但是天军在短期内还难以成为决定性的军事力量,所以很难获得与海军同等的战略地位。

用裴承毅跟秘书东方闻开玩笑时的话来说,他不得不继续林啸雷没有完成的事业,不然前期的巨大投入全都打了水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