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九章 国家的面孔

第九章 国家的面孔(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拿“塞班”号与“福特”号相比。一般情况下,“塞班”号的载机量只有“福特”号的一半,可能够用来投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舰载机则是“福特”号的10倍,如果算上配属的两栖登陆艇等水面投送力量,“塞班”号的兵力投送能力更是远超“福特”号。严格的说,在美军的作战编制中,“福特”号不负责兵力投送任务。

与“福特”号相似,共和国海军的“华夏”号航母战斗群也不具备兵力投送能力。

没有兵力投送能力,也就没有救灾能力,自然没有获得演习胜利的能力。

在共和国参演代表团的要求下,第三场演习延迟2日,将“空中物资投送与人员撤离行动”与“海面物资投送与人员撤离行动”分开计算。因为其他参演军队也没有海面投送力量,所以美国做出让步,接纳了共和国的提议。

在美军看来,共和国肯定输定了!

第九章 国家的面孔

第三场演习,共和国参演部队遇到的麻烦更大。

输掉第二场演习,多少可以算成“用兵不当”,如果早知道美国会让“海豹”顶替陆战队(实际上“海豹”是美国陆战队的特种部队,属于陆战队编制内的作战部队),项铤辉肯定会让卢诚闻跑一趟。输掉对抗演习是小事,毕竟输掉演习不等于输掉战争,可是丢了国家的面子就是大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共和国军队与美国军队在战场上交手的机会不多,至少摆上台面的正面交战不会出现。要想压倒美国,显示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处,就只能在联合军演上做文章。

能否赢得第三场演习的胜利,看的不是单兵作战能力,而是“系统作战能力”。

虽然第三场演习名义上是“自然灾害联合救援行动”,属于军队的“非军事行动”,不需要参演部队直接对抗,但是“非军事行动”也能体现军队的实力,特别是军队的兵力与物资投送能力、大规模行动的组织能力等等。如果连“非军事行动”都搞不好,还能指望军队有多强的战斗力吗?

别的不说,21世纪初,卡特琳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之后,美国国内新闻媒体就大肆抨击美军,认为美军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远不如共和国军队。飓风过去后快一周,第一支美军救援部队才进入灾区。而在共和国的南方特大洪水灾害中,事发当天,数十万共和国军人就进入灾区,参与救灾工作!

虽然美国的军事体制与共和国的有所不同,但是军队的基本职责就是捍卫国家利益与保护国家安全,救灾行动也属于军队职责范围内的事。用美国政客的话来说,纳税人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养着的军队如果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向需要帮助的纳税人伸出援助之手,纳税人有什么理由交纳税款?

落实到现实问题上,共和国参演部队的情况不容乐观。

美军派出了1支航母战斗群与1支两栖远征舰队,共和国则只派出了1支航母战斗群。

若按军事职能划分,航母战斗群是海军最强大的海上打击力量,不但能够对付海洋上的敌人,还能对付深入内陆上千千米的敌人,是最令人畏惧的进攻力量。两栖远征舰队名义上是两栖攻击力量,以执行与支援登陆作战为主要使命,实质上则是名副其实的“兵力投送力量”。在投送兵力方面,两栖远征舰队的能力远远超过航母战斗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