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重生之李治 > 第七十四章 人才涌现

第七十四章 人才涌现(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治明白了皇帝李世民的苦心。

李世民接着说:“我给你的两个人,他们职务并不高,可是他们的权利却很大。他们的忠诚,你可以放心。他们一位是兵部正六品的武选员外郎杜正伦,负责武将战功的统计和调动;一位是吏部正六品的考功员外郎卢承庆,负责大唐文官的考核和调动。这两个人,我本来是要留给承乾的,可是他没用上,便宜你了。”

李治听到两个人的职务后,大喜不已,连忙对李世民进行感谢。这两位是真正的实权人物啊。大唐的所有官员,都在两个人的笔下,辛苦多年,还真的不如这两位一句话。

离开皇宫后,李治召见了杜正伦和卢承庆,希望他们能够将郭孝恪调往西域,担任西域副都护;将王玄策调往吐蕃,担任大唐驻吐蕃、天竺特使。两人表示同意,表明如果皇帝同意,就可以任命通过。

回到东宫后,李治、武媚娘和狄仁杰一起吃晚饭。狄仁杰讲起了大理寺的趣事。讲到大理寺少卿张文瓘(guan)今天得到了提拔,调离了大理寺,当大理寺的囚犯听说张文瓘离开,全都痛哭不已。因为张文瓘才思敏捷,思维缜密,公正严明,不畏权贵,办案只尊重事实,被囚犯们称为“张青天”。今天张文瓘离开,囚犯们为自己的案件不能被张文瓘审理,都是嚎啕大哭。狄仁杰说的这件事引起了李治的兴趣。

说起最懂皇帝李世民的人,以前是长孙皇后,而现在则只有李治。

李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皇帝亲自抚养的皇子。年仅两岁,实际周岁一岁的李治被皇帝李世民封为晋王,又授予并州都督一职。按照朝廷律令,皇子封王后,就应该搬出皇宫,前往封地。结果李世民时期,就有两位特殊,一位是魏王李泰;一位就是李治。李治不仅没有搬往封地,就连皇宫也没搬出。

有学者认为,中国帝王的这种制度,虽然有效保证了太子的地位,可是却导致皇子与太子之间关系的淡漠。就好比李治、李泰和承乾,假如按照正常流程,李治、李泰都是在一岁左右封王,前往了封地。常年和自己的亲大哥承乾不接触,再加上权利、利益的冲突,那么,谁都知道李治、李泰他们对承乾的兄弟情分不会剩多少。

不久李治的母后——长孙皇后病逝。皇帝李世民就把李治和李治的妹妹晋阳公主接到自己的寝宫,亲自照顾。

直到李治离开皇宫,前往晋阳。皇帝和李治依然每天都有通信。李治在李世民身边呆了十六年,论对李世民的了解,他现在绝对是最懂皇帝的人。

李治为太子后,跟随着李世民。每一件小事,李世民就要问李治的想法,如吃饭、骑马、坐船等,李治总会回答不知道。这时候,李世民就会对他讲自己的理解。如吃饭,就会讲起珍惜粮食,讲起百姓,讲起劝课农桑,讲起自己总结历史后是如何做的。李世民讲的是兴致勃发,李治听的是兴趣昂然。这让皇帝很高兴,多次对群臣炫耀自己是如何教育李治的,李治又是如何谦虚好学的。

朝堂上,李治一般是不发言的,可是他要发言,总会恰到好处的挠到李世民的痒处。李治十分了解李世民的想法和做法。这让皇帝李世民对于李治特别满意。有一次李世民在酒宴上,指着李治说:“还真是奇怪!我在想什么,我想做什么,这小子全都知道。每一次朝会,看着大臣们在下面吵吵嚷嚷,说不中我的心思,弄得我下不来台阶,开不了口时。这小子总会站出来,给我递“小板凳”,让我走下来。也不知道,这小子心思怎么这么通透,对朕这么了解。”

长安,甘露殿。皇帝李世民对李治说:“你做太子,我很满意。不仅深得朕意,而且知进退。你控制着六部中的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却没有碰最重要的管人事的吏部和管军事的兵部。没有人事权和军队支持,这样对你会很不利。我现在交给你两个人,你有事情可以找他们,他们是我的人。这样你也可以在朝堂和军队布置一些自己的人马。”

李治面带为难的说道:“这不好吧?”李治做为太子,为了获取权力,是最容易和大权在握的皇帝李世民产生冲突。李治一直小心翼翼,避免冲突的发生。

皇帝李世民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提升你的实力,也是在防备你的舅舅啊。你是不争,可是你看看现在的朝堂。尚书省:尚书令是你舅舅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是褚遂良;中书省:中书令岑文本把控多年;门下省,侍中马周中立,可是门下侍郎韩瑗却是你舅舅长孙无忌的人;吏部尚书高士廉,是我的心腹,也是你舅舅的人;兵部尚书是李绩,可是他常年征战在外,兵部大小事务均由兵部侍郎柳奭(shi)掌管,柳奭也是你舅舅的人。你舅舅的势力太大了,我希望你能遏制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