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书剑盛唐 > 第三百零二章 官迷

第三百零二章 官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盐山那边,李诚没敢让这帮人掺和,但是有怕这些家伙登船的过程中显得无聊,想了个法子,让他们去收海肠子,暴晒干透之后,用石磨碾成粉。再找个瓶子装起来,包装好了取名:味之素。

这玩意当然不能取代味精,但是能起一定的调味作用。再说了,中国古代的厨师,吊高汤那是基础要求。这东西是针对一些寻常人家的商品,也有一些小商贩愿意用这个,省事。

还有一个买卖大家可以做,登州没有碱面出产,但是有李诚啊。大家出钱,着急人手,弄个作坊,河北道、河南道的东部的碱面买卖,就算是给大家挣零花钱的买卖。

给大家找了能赚钱的买卖之后,李诚正准备把心思投入到水师建设中,朝廷的旨意到了不说,还个他派来了个录事参军,还有一堆后勤官员。圣旨确定水师的编制和规模。李诚总领登州地方军政,正四品的将军,登州水师为常备军编制,但是不能超过一个卫的最小规模。一个卫有多少人呢?25000至40000人。而且朝廷还没钱粮下拨,只有登州地方的钱粮,不用往中央政

府上缴了。

李诚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心里感动之余,纷纷表示要投资登州。

不过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造船的问题。海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出来的,这里头的麻烦非常之多。李诚又花时间跟大家解释,众人才知道一条船造出来,半年都算快的。

为啥这么说呢,首先是木料的问题,造船的木料很麻烦,不是说新鲜的木料晒干就能用的。因为登州造船行业暂时并不兴旺,所以木材的问题就很麻烦。

好在有一个途径,就是从辽东弄木材造船的渠道是存在的,而且都是那边的商人现成合适用于造船的木材。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毕竟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些国家,都要造船。

这个事情好吧,登州偶尔有三国海商靠岸,直接下单就行了。最麻烦的是造船厂的规模。好在李诚提前让杜老头去折腾了,现在他手下能有三四百号人呢。

李诚把杜老头找来,表示他现在是官员了,不用亲自造船了。他的职责是监督造船的质量。原来的船厂不是官府的,而是他私人的产业。这是李诚的私心,不想让造船厂跟官府有产权上的纠纷。

李诚再三叮嘱,今后几年内,需要造的船很多,造船厂尽可能的扩大规模,拿眼下这两条船练手艺,同时还要把登州及周边的好船匠都弄来。杜老头听了很是高兴,毕竟造船是挣钱的,可以给子孙留一份家业。再有就是他这个官,不能穿给儿子,但是不妨碍他儿子把船厂经营的够好,技术够强,将来可以考虑接班做官。毕竟现在这个九品官,

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官职,一般人也玩不转。

“贵人放心,只要人手足够,材料不断,新的船坞搭起来,明年这个时候,至少能下水六七条船。后年,能翻一倍。”杜老头拍着胸口表示,他能搞定一切。

李诚也知道,这事情急不来,所以让他先回去了。一帮二代忙着置办家业,也没怎么来烦李诚。随着他们的到来,登州城似乎热闹了许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