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摄政大明 > 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师回营.

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师回营.(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初,赵俊臣对外散布虚假消息,宣称这批逃荒百姓被尽数送到了阶州城附近,却只是为了吸引蒙古联军强攻阶州城罢了,实际上这批逃荒百姓这段时间一直是滞留在长安府城附近,交由章晟德负责安置。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章晟德也是面色严肃,沉声答道:“启禀钦差大人,朝廷的赈灾粮草暂时还算充足,各地灾区的百姓们皆已是领到了一份口粮,这份口粮虽然是数量不多,但也能让他们在今后一个月内每天喝上一碗稀粥度日…与此同时,在官府的号召与带动之下,各地乡绅也纷纷开办了粥棚,每天都会赈济许多百姓,各方协力之下至少不会让灾民们饿死路边,所以百姓们如今也算是民心稳定,并未有生出什么大乱子。”

回答之际,章晟德也不敢完全下保票,只是说“灾民不会饿死”而已。

不过,赵俊臣对于章晟德的这般回答却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太平盛世年间,官员们能做到辖区内百姓无人饿死也算得上是一件耀眼政绩了,像是如今这般连年天灾,官府想要保证灾民们每日都能有最低限度口粮,更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情,章晟德敢说出“百姓不会饿死”的表态,已是足以说明他这段时间的用心与操劳了。

趁着众位官员安排军队驻扎之际,赵俊臣回到了三边总督府内稍稍歇息了一下,总算是恢复了些许精神,又得知各军驻扎之事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之后,赵俊臣就命人招来了章晟德、洪高功、郑余等人问话。

收到赵俊臣的传讯之后,章晟德、洪高功、郑余三人很快就赶到了赵俊臣的面前。

在赵俊臣亲自率领大军迎战蒙古联军期间,这三人也分别被赵俊臣安排了不同任务。

其中,章晟德主要是负责赈济灾情与逃荒百姓的事情,洪高功则是负责查抄汪家及其朋党的事情,至于郑余身为花马池营代总兵自然是要负责花马池营的防务事宜。

赵俊臣见到了这三人之后,就首先向郑余询问了花马池营这段时间以来的情况,发现并没有任何重要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处理,一些琐碎小事也轮不到赵俊臣来操心。

见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之后,章晟德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说道:“只是,陕西境内的灾民数量实在太多,朝廷的赈灾粮草虽然并不算少,但也无法填饱几十万张肚皮,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陕西的粮食最多也只能再坚持三四个月时间,到时候只怕是又要伸手向朝廷索要粮食赈济灾民了。”

赵俊臣叹息一声,点头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赈灾粮草再多也总是不够用,几万石粮食对于无数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不过,后续赈灾粮草的事情,你倒也不必担心,我很快就会返回京城了,朝廷也正在各地征收今年的秋税,到时候我总会想办法为你们周转一些,至少也要保证百姓们顺利渡过今年寒冬才是。”

顿了顿后,赵俊臣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却是提醒道:“对了,朝廷如今正在进行的农务改革之事,乃是由我亲自提议、亲自主持,这件事对于陕甘而言尤为重要,若是陕甘各地可以尽快依照朝廷的指导进行农业改革,种植大量的地薯与玉米等作物,今后就算是再次遇到这般灾情也不会像是如今这般窘迫了,这些作物不仅是产量极高,也非常的耐寒耐旱,最是适合陕甘境内土地种植,你身为陕西巡抚今后一定要重视此事!”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依我来看,各地近年来的连连天灾,绝非只是偶然,咱们必须要早做准备才行,不能总是只知道向朝廷伸手要粮,否则朝廷就算是有再多的粮草积蓄,只怕也撑不了几年,等到朝廷的存粮见底之后,这局面只怕是就要无法收拾了。”

郑余向赵俊臣禀报情况之际,表情间满是失落——当初赵俊臣安排他留守花马池营的时候,郑余认为明军与蒙古联军的战事只怕是败多胜少,只觉得自己逃过了一场劫难,但如今见到明军迎来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捷之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场军功与富贵,自然是后悔不已,心中暗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主动请战。

赵俊臣自然不会理会郑余的后悔与失落,只是又把目光转向了章晟德,问道:“章巡抚,陕西境内的灾情赈济之事,这段时间进展如何了?百姓们可有尽数收到朝廷发放的赈灾粮草?民心可还算是安定?还有,前段时间遭到各地督抚们所拘押的那些逃荒百姓,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询问之际,赵俊臣的表情颇为严肃。

如今随着蒙古联军的全灭,陕甘三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出兵收复河套平原的事情也并非赵俊臣一己之力就能办成,还需要等到朝廷中枢的明确答复与大量支援,所以陕甘灾情也就再次成为了赵俊臣目前最关注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前段时间被各地官府拘押的逃荒百姓,规模多达近十万人,因为战事的缘故至今也未能返乡,这批难民汇聚于一处,整日里不仅是无所事事、更还是人心惶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民变,让赵俊臣这些日子时有担忧,如今也是最为关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