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完美侧福晋 > 135历史

135历史(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元希已经是八岁了,平日里光读书是不行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这个嫡长子,胤禛寄于了无限希望的儿子,是肯定得带出来走走的,算是读书两年的大假期。

而宝珠,虽然也是八岁的女孩子了,平日里开始学着管家了,但是李巧慧生怕管着管着就将宝珠的眼界给管小了,所以这次的出巡也必须得带上,省得将孩子给关的没了飞起来的能力。

剩下的四个,因为不满六岁,胤禛本来是不打算带他们的,可是李巧慧很坚持,理由也是现成的。虽然他们不满六岁,但是马上也就六岁了,等南巡回来就要开始读书了,开始读书之前不趁着这大好时机出来走走,难道要等读书了,再荒废学业来走走吗?

再说,他们夫妻一离开,府里就没能做主的大人了,后院还关着一个身体虚弱但是关键时刻也能爆发出掐死小孩子的力气的宋氏,他们能放心的走人吗?

还有留守京城的二阿哥,万一想要趁机做点儿什么,他们几个小孩子,能抵挡得了吗?胤禛的兄弟们虽然都离开京城了,但是人家还留有看家护院的啊,他们雍王府上,可就只剩下下人了。这些下人关键时候,能保住小主子的命吗?

(.)

胤礽将人送给了谁,胤禛只是知道个结果就丢开不关注了,反正只要和自己扯不上边就行了。.他倒是更关心自己的那个关于学堂的折子,经过各种宣传,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快要成为全民讨论的大事情了。

这种时候,康熙肯定是得做出表示的。要么,他一力支持那些赞同愚民政策的人,然后让百姓更畏惧皇权,但是也更容易被人煽动。要么,他就获得民心,真的像胤禛说的那样,成为历史上的文治第一人。

不得不说,其实康熙是很有魄力的,等他领着几个侍卫太监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转了两天,又去各个茶馆喝了几天茶之后,在年前,终于是做了决定,年后由国库拨款,大清所有的县至少成立三个免费的学堂。

至于学堂的先生,从每一年的同进士里面挑选,由朝廷进行安排,拿的也是朝廷俸禄,三年后看成绩,若是他教导出来的学生有优秀的,那就可以回京直接另外安排差事了。若是完全没有成绩,那就割除同进士出身,等下一次的科举。

说着说着,就将胤禛给绕进去了,然后就只能答应,也将几个孩子给带去了。他们年纪虽然小,但是有李巧慧照顾着,想来也不会出太大的事儿。不过是再多一辆车子的事情,汗阿玛那边也不是大问题。

而学生的优异程度,则是采取了胤禛所说的考试制度,考题全国统一,每年由翰林院出题,所有地方的试题都一样,然后由先生和知县知府等一起进行评分。然后所有学堂的成绩放到一起比较,好不好,那是一目了然的。

因为这个差事既能为自己培养学生,还能为一向地位尴尬的同进士谋出路,朝堂上有不少人还是很愿意选这个差事的。为了防止各地的知县知府将建立学堂的款项给贪污了,这些先生们还是有一定的小权利的,在小的范围内,也算是有和知府对着干的能力的。

这个圣旨是康熙直接派了人到各个地方去贴了告示的,并不是直接拨款让下面的人去办的。因为这算是一个大功绩,为了防止下面有人钻空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宣布让百姓们知道。

将来若是某个地方没有免费的学堂,那那里的知府就等着被百姓们告御状吧。而这个公告会引起百姓们多大的感激,康熙决定自己去瞧瞧,于是顺便就定下了康熙四十四年的南巡时间。

这次的南巡胤禛也是有名额的,并且允许带家属。胤禛的后院就李巧慧一个人,所以胤禛很干脆的决定,带着李巧慧和六个孩子一起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