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兰麝天下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帝国雏形

第一百六十三章 帝国雏形(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王喜是九儿从“黎明慈善社”带出来的账房总头目,一直在上海大清国民银行和广厦房地产公司任职,这次亲自陪同九儿一起来到水泥厂镇。他有一个特别精干的直属的账房小组,专门负责在各个公司和工厂的审计事务,不分年头年尾,常年随时盘库抽查。九儿这份万言提纲一交到他手里,他略略看过之后,立即牙疼似的,齿缝间冒出一阵阵“嘶嘶的”冷气。

“夫人,恕我直言,您这份万言提纲虽然不过是薄纸数张,可是这里面涉及的账款钱粮数目巨大,就算是掌管大清国库的御前大臣载垣看了,也都会跳脚的啊!”王喜带着最新式的黑色圆框玻璃老花镜,两撇八字眉倒立着,一脸愁苦的模样。

“嗨!王掌柜您才说笑了!”九儿大大咧咧地一拍王喜的肩膀,“载垣虽然名义上是大清国库的掌柜,可也就是个花架子,他是有名的除了整天会说‘我没钱’,就没别的话!还不如掌管皇上小金库的内务府大臣文庆有油水呢!再说了,这文庆手里过手的银钱也只有大清国民银行一处的来源,在你手里还不到九牛一毛的地步呢!”

所有机构供职人员接受“廉政公署”监督。在大清腐败官场清廉一生的宫慕久担任署长。

精英军已经在扩编过程中,原本飞虎队和雄鹰队都是四百人的建制,九儿鉴于太平天国的发展态势,已于年前下令,请涂龙飞又招募了两万人。按照财务报表所给的上限,精英军可以在三年内逐步扩建到六万人。

说起精英军招募新兵,不得不提及一桩趣事。话说精英军的黑色制服和一身前卫装备实在酷得不像话,队伍又来无影去无踪,动作迅如闪电,偶尔的一些踪影再加上人为的添油加醋,精英军已经成了神一般的传说。本地人只纷纷传说,生产基地的私兵比那洋人的军队还要威武神气!一听说生产基地招募私兵,群情踊跃,许多家庭长吁短叹,只恨儿子生得太少!不过,招募之时分开各地进行,并不明确告知招兵人数,如果有人问起,也只是含含糊糊地说,招募一二千人。要知道,当时起义军遍地开花,就算一个豪强地主家,随随便便也能拉出三五千私兵。是以精英军扩充的事情也就如此这般掩饰过去了。

这么大的布局,理论和舆论导向势必是重中之重!将京城的《洋务周刊》编辑部扩编为华夏出版社,仍由魏源出任管事,但是会公开出版许多新学书籍,再专门发行一个《华夏增刊》,介绍华夏集团最新的管理、技术信息,特别是新组建机构的用途和参与途径,所有的新人新气象都尽量地扩大宣传范围才好。

按区域和人口数量,在各处组建小学、中学,并且在水泥厂镇成立一个“华夏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华夏大学”。组建了好几年的“财会人员培训班”,为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输送了十余批熟知新式记账法和审计制度的“账房”,从今往后一并归入“华夏职业技术学校”。

以精英军的军医处为基础,建立一个小型的中西医综合医药研究室,合并入研究院,所有研究室全部招收研究生学习,同时负责华夏大学相关科系的教学工作。

曾国藩在京城建立的兵工大学堂成立经年,已经培养出一批具有新式军事武学素养的人才。有趣的是,堂堂大清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的枪械武器机构,或者作风与素质上佳的军队可以让他们实习。原有的那些作坊早就因为无钱维系、腐败盛行,沦为半歇业状态,军队更是一团乱象。于是,经过奕欣的一番动作,曾国藩经过请示,得到皇上的默许,这一批人便到水泥厂的兵工厂来实习了。实习过后,竟有大半留了下来,只有少数家世显赫的子弟回去京城了,不过,这些人本来也就是去兵工大学堂混个出身的。

一想起曾国藩目瞪口呆,一副鸡飞蛋打的滑稽模样,九儿就想发笑。在原本的历史中,在太平天国的压力之下,咸丰皇帝特许曾国藩家族组建私兵,练成了赫赫有名的“湘军”。就目前来看,曾国藩似乎被兵工大学堂的事务缠身,一时还没有开始动作。

曾国藩曾经屡次提出要到水泥厂镇的兵工厂参观,九儿倒还无所谓,相信水泥厂镇的强大气场说不定能把曾国藩彻底折服。不过奕欣还是抱有重重顾虑,毕竟生产基地的规模早已超出了皇上的想象,曾国藩又是十分敏感睿智的有识之士,将前后首尾联系起来,再加上皇上一向知道新式企业的进项了得。曾国藩实非寻常看不出路数的人可比,参观过后,万一再获知精英军的蛛丝马迹,回去说错了话,引起皇帝的猜忌和担忧就麻烦了!

这样一份规划做下来,仅仅是提纲,就已经洋洋洒洒万言有余。九儿让杏红按董事会人头每人誊写了几份,立刻从驿路快马发了出去,请他们各司其职,发表专业意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