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死亡女神 > 第六十五章 伏魔记之腾蛇初临(14)

第六十五章 伏魔记之腾蛇初临(14)(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宋江的脸皮就很厚了,说道:“……智深兄弟,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梁山到底有没有干过忠义之事他会不知道?智真长老也没有点破,就顺着应了一句:“……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吾弟子智深跟著将军,岂有差错?”但当鲁智深和宋江要供奉的时候,智真长老没要,要真是所谓干净的财物,智真长老能拒绝吗?佛家本身就是靠施主供养的,面对香客的供养,哪有推脱的道理。

最后,智真长老给了鲁智深一个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意思在后文中已经明确说了,这里要强调的是为什么鲁智深在抓了夏侯成和方腊之后,才能圆寂?因为在梁山的时候鲁智深背负了太过罪孽,而方腊和梁山一样,说是农民起义,真正压榨的还是底层的劳动者,所以鲁智深需要将方腊这群魔给荡灭后,才能赎清自己的罪孽。

鲁智深是在杭州六和寺安然圆寂,纵观水浒,鲁智深可称佛矣。

最后附上鲁智深圆寂前写下的颂子,和诸位共勉: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傍晚时分,鲁智深和林冲扛着一只野鹿回来了,于是他们的晚饭多了一大盘的鹿肉,因为天气太热,只能将鹿肉酱制,离玄也不吝钱财,尽让店主人用好的佐料,鹿肉也算是上等的野味,补气养身,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是很不错的。

PS:看到这一章大家知道为什么离玄下山后,二仙山的罗真人会去找翠秀山真武观的斗虚道长理论,因为他的得意弟子公孙胜也是一百单八魔君真灵转世凡尘的众生之一。对于修道的人来说,好师父难找,能继承自己衣钵的好徒弟也很难遇到,好不容易罗真人找到了一个根骨极佳的徒弟,却要被斗虚道长的弟子离玄给杀了,难怪气愤难耐,最后还需要张天师来劝和。

这一章还提到了鲁智深,这也是个在水浒中浓墨重彩的人物。

花和尚鲁智深,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排位第十三,上应天孤星。

水浒中写的好汉大都不算英雄,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观点了,但提起鲁智深来,大部分人还是会说一句:这确实是个真正的英雄。

据说哲学上的终端问题就是:我是谁?答案其实就是:我是我。悟透了这句话,诸位皆可成佛。

水浒上关于鲁智深的戏份也很多,而且写的很精彩,写到了鲁智深几次的行侠仗义,也写到了鲁智深的粗鲁。

鲁智深身上有很多看起来很矛盾的特性,他心中深有佛光一点,深具智慧,所以有了“智深”这个佛号,不但佛号很好,而且他原名鲁达,这个“达”字也是个很好的字,说他是个心智通达的人,人世间大部分的烦恼都可以归结为想不通,要是想通了,幸福感就会增加不少,所以通达之人的人生境界也是很高的。但他又姓鲁,暗示了他外在的粗鲁(这也不是说鲁这个姓不好,红楼中还有个小人叫卜世仁,作者在暗骂他不是人,但也没有说卜这个姓就不好,只是一种写作技巧罢了。)。这个名字也揭示了他悲剧的一面,鲁智深是个智慧通达的人,本能够安然度过一世,但他偏偏又鲁,而且这种鲁是外在的表现,所以他也只能上梁山了。鲁智深上梁山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的鲁,本来故事开篇就成就了罗汉果的他到了末尾,才能成佛,也是因为他的鲁,鲁智深的修行之路就是将他的鲁荡去,露出心底深处那一道璀璨的智慧之光。

看水浒喜欢鲁智深的,是因为他的智深,不喜欢他的,是因为他的鲁,虽然因为鲁,他上了梁山,但梁山一百单八好汉中,没有多少是人,都是群魔乱舞,所以鲁智深是很孤独的。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谈论济贫扶弱之事,他们更喜欢聊的是如何劫富,然后来救济自己,至于说那些是不义之财,或者说是人家的血汗钱,那帮好汉就不在意了。佛光一点的鲁智深面对这些群魔,孤独可想而知,真是应了他的天孤星。

鲁智深在征方腊之前,和宋江一起去拜会过他的师父智真长老,这位也和罗真人一样是个成仙成佛的人,见了鲁智深,智真长老说了句话:“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然以对,他也说不出话来。

在古代,刀兵一起绝对是劳民伤财,因为供养一支军队的花销是在太大了,很多人只看到了梁山上军容威武,却也不想想,这些军队是靠什么供养的,梁山自己又不事生产,他们的粮草军马,武器铠甲都是靠抢劫百姓,或者直接攻城获得的,他们攻下城池后,难道还守城吗?无非是将能抢的都抢了,毕竟攻打城池不容易,当然是要尽量多弄点儿了,还指望他们给老百姓留口余粮呀?这是梁山上的事,难道没有你鲁智深的一份吗?鲁智深现在能说什么,只能沉默以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