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击即溃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击即溃(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与一百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本质并没太大变化,夺取战场制高点仍然是制胜的关键,而战争本身就围绕着这一关键展开。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战争生产力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爆发出了惊人的战争潜力。到参战的第三年,也就是1943年的时候,美国的战争生产能力就占到了同盟国集团的一半以上,生产出了5万架飞机、1万辆坦克与数千万吨的舰船。与一百多年后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相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出的战争潜力就算不了什么了。

前面提到过,共和国在2060年就达到了战前制订的军事生产标准,美国也在1年之后达到了战前制订的标准。也就是说,到2062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都不缺乏潜力,更不缺少武器装备。因为在2060年下半年到2061年底之间,特别是在2061年全年,双方均没有发起大规模的战略行动,所以到2062年初,双方不是缺乏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而是拥有用不完的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

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到2062年初,共和国“富余”的战斗机就多达18000架,其中仅j-22就有5000架之多。因为战争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共和国当局也没有大规模调整军事生产计划,所以富余军事物资不会逐渐减少,还会继续增多。与军事物资大规模富余相对应的则是武装人员严重超标。以战斗机飞行员为例,到2062年初,共和国海军的现役战斗机飞行员的数量就是现役战斗机数量的140%,即飞行员比战斗机多。

与共和国的情况类似,美国也有大量富余军事物资,以及大批军事人员。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击即溃

2062年2月27日夜间,已经持续了7天的空中战斗进入高潮。

仿佛连老天爷都不想破坏晚上的好戏,在这个月圆之夜,佛得角群岛万里无云,明亮的月光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大飞行员的视野范围。事实上,在各种先进设备的帮助下,气象条件对空战的影响微乎其微,除非遇到雷暴、超强风暴等极端恶劣天气,不然基本上不用考虑气象因素。

从规模上讲的话,从这个晚上22点30分到2月28日凌晨3点30分,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的空战,不管是从投入、损失、持续时间来看,很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在这5个小时内,交战双方先后投入了4000余架作战飞机!

这些,为双方提供了打一场大规模消耗战的坚实基础。

27日夜间的空战,正是这种大量聚集的战争力量集中爆发的直接体现。

据一些参加了这场空战的飞行员回忆,这不是一场有目的的空战,而是一场为了空战而空战的空战。从一开始,双方就把力量集中在夺取制空权,而不是主动出击,仿佛只有通过空战取得的制空权才是制空权,而通过打击对方的海上基地、航空舰队、地面机场获得的制空权就不是制空权。

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在这块面积不到200万平方千米的战场上,平均每500平方千米就有1架作战飞机,而这就相当于作战飞机的间隔距离只有20多千米。

如果高密度的投入,与空战战术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不管是共和国海军的j-22,还是美军的制空战斗机,基本上都放弃了视距外空战,全部以格斗为主要制胜手段。即便主要空战武器已经不是格斗导弹与机关炮,而是激光炮、粒子束炮、电磁机关炮等能量武器,格斗空战的交战距离也在视觉范围之内,最多不超过光电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一般情况下,格斗空战的交战距离在20千米以内,而大部分战斗集中在10千米以内,很多时候甚至在5千米以内决胜负。

因为在格斗空战中,单打独斗的胜算微乎其微,所以绝大部分时候需要由几架战斗机配合作战,而较为理想的战术是2架僚机掩护1架长机,以增强编队的生存能力,并且以轮换充当长机的方式来延长编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受此影响,格斗空战的兵力密度非常大,某些时候,为了取得绝对制空权,在方圆数十千米的空域内就能投入上百架战斗机,而且持续投入新的战斗机补充作战损失。

除了空战战术本身,对空战影响最大的还有惊人的战争生产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