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三十二章 军事政变

第三十二章 军事政变(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会议才算进入正题。

天亮前,裴承毅在接到刘晓宾的电话,得知哈萨克斯坦首都卫戍部队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开出军营之后,立即让东方闻逐个联系军政要员,召开紧急会议。与此同时,裴承毅亲自给袁晨皓打了电话,让他直接给驻扎在西北地区的战略侦察部队下达命令,派一架侦察机过去探明情况。

虽然战略侦察机的速度均在20马赫以上,但不是说出动就能立即出动。

要知道,早在20多年前,共和国当局就耗费大力气,着手研制高超音速亚轨道战略侦察机。当时提出这一设想的,正是刚刚指挥共和国军队打赢了印度战争的裴承毅。根据裴承毅提交给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项目计划书,研制亚轨道战略侦察机有很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了与目标国发生冲突。按照相关国际法,领空有国界,外层空间没有国界。这也很好理解,航天器都是轨道飞行器,必须围绕地心飞行,肯定会进去其他国家上空,如果外层空间也有国界,谁都别想发射人造卫星了。

关键就是,大气层的边缘在哪?

第三十二章 军事政变

12月27日,阿斯塔纳市郊。

虽然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仍在肆虐,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刷新了有温度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纪录,但是杜兹伊科夫兵营里面却热火朝天。数十辆坦克、数十辆步兵战车、以及上百辆装甲运兵车依次停在兵营的大门后面,成百上千全副武装的士兵聚集在广场上,数十道由大功率聚光灯产生的光柱在官兵头顶上空来回晃动着,嘹亮的陆军进行曲在营地上空回荡着,气氛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随着卫戍部队司令阿卡耶夫少将出现,进行曲嘎然而止,聚光灯也转向了高高的讲台。在阿卡耶夫少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后,聚集在广场上的官兵分成数十股人流,步伐坚定的迈向各自的坦克车辆。短短数分钟后,一股由俄罗斯援助的坦克战车组成的钢铁急流就离开了杜兹伊科夫兵营,在凛冽的寒风之中,坚定不移的开向不远处的哈萨克斯坦首都。天色还未放亮,阿斯塔纳市区内就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枪声。

时隔不到两年,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再次爆发军事政变。

此时,数千千米之外的共和国新都元首府的地下会议中心里面,极具针对性的紧急会议已经持续了数个小时。

纯粹从自然角度出发,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与散逸层,最大外边缘在1000千米以上,而人造卫星的飞行轨道可以低到100多千米。受此影响,国际社会上对大气层的具体划分方式没有明确说法,即在多高飞行才算轨道飞行器,并没有一个明确定论。

正是如此,有了亚轨道飞行器的存在空间。

拿共和国空军的高超音速无人战略侦察机来说,作业飞行高度在80千米左右,即位于中间层的顶端,而其最大飞行高度为160千米,在热层的底部。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飞行高度。比如在低危险区域飞行时,可以将高度降低到80千米以下,以自由模式飞行,获取更高的拍摄精度。如果需要前往高危险区域,则可以将飞行高度提高到160千米,以轨道模式飞行,既能获得近互无限的航程,还能利用国际法,避免遭到拦截。

当然,这也只能在和平时期,以及对付普通国家时管用。

要知道,这种划时代的战略侦察机问世之后,首先就被用来侦察美国本土的重要战略目标,而每次都会遭到北美防空司令部与美国本土防空部队的高度关注,还有几次遭到低功率激光器照射,使机载侦察设备失灵。更多的时候,则由美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为伴,使侦察行动失去意义。

东方闻再次来到会议室的时候,元首府警卫部队的官兵为参会高官送来了午饭。

因为会议特别重要,所以午饭随便安排了一下,每个人都是一份盒饭。当然,不够的话,还可以要第二份。只是从会议中心的氛围来看,恐怕也没人有胃口。

警卫员刚刚离开,一名身着空军少校军服的年轻军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在总参谋长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让少校军官出去后,袁晨皓朝坐在旁边的裴承毅点了点头,随即向协助会议的秘书看了过去。几秒钟后,大厅中央的虚拟三维投影区内出现了一幅立体画面,袁晨皓也离开座位,来到虚拟三维投影仪的控制台前面。

“这是由我军无人侦察机拍下的实时画面。”

说完这句话,袁晨皓稍微停顿了一下。因为参会人员多少都有点军事尝试,就连雍玉刚也与军队有点瓜葛(年轻的时候担任过驻外使领馆的军事参赞),所以仅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