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十九章 迁都问题

第十九章 迁都问题(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问题是,北京当局的发展提案没有得到中央支持。

当年,“迁都”成为了共和国最热门的话题。

经过了长达2年的调研论证,2042年3月份,国家综合发展委员会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经过整理的调查报告。虽然这份报告肯定受到了各方面因素影响,在迁都问题上给出了肯定答复,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全体代表大会根本不可能批准迁都提案,甚至不会重点讨论迁都问题。要知道,2042年3月份的时候,离换届选举就只有4个月了,而且中东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刚刚结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事实上,当时共和国公民也对迁都持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根据一家民间调查机构在2042年春节前做的调查,大约有40%的人支持迁都、还有近40%的人反对迁都,另外20%的人则没有明确主张。这种鲜明的对立立场,还得从引起迁都提案的原因着说。

众所周知,北京的城市容纳能力在21世纪初就达到了极限。

第十九章 迁都问题

随着磁悬浮轿车开始减速,裴承毅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世界中。

对于快57岁的裴承毅来说,7年的政府工作让他突然老了许多。放在7年前,肯定没人相信,拥有军人体魄的裴承毅会在60岁之前白掉一半的头发。4年前,见到第一根白发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他已经上了年纪,不再是当年的少年将军了。

这种变老的感觉非常特别,裴承毅并不特别沮丧,甚至没有太多的感受。

也许是平时过于忙碌,让他没有时间感悟人生吧。

根据共和国官方的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常驻人口与暂住人口在2009年突破了2400万、在2019年达到3500万、在2029年与2039年分别为4100万与4400万。虽然从增速来看,北京市的扩张正在放缓,但是与全国性的人口递减相比,北京市仍然能够保持增长,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如果以城市容纳能力来说,北京的理想人口数量应该在800万左右。也就是说,北京的人口严重超标!

人口越多,带来的社会问题越复杂、越严重。

别的不说,交通与环境两个问题就能让任何一位城市管理者绝望。早在2019年,北京市市长就提出了“大北京”的概念,即以北京市为核心,联合周边的天津与河北,建立一个类似于“大上海地区”的城市综合发展地区,通过建设“四纵四横六交叉”的城区轨道交通网、以及“六南六北八东西”的高速公路网将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卫星城镇联系起来,鼓励市民到郊区居住来减轻城区的人口压力。

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模式”。

如果在2009年,这样的模式肯定走不通。要知道,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庞大的资源消耗上的。别的不说,美国人每天在上下班途中烧掉的汽油就顶得上一座油田的年产量了。如果共和国公民也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全世界的石油都不够烧。更重要的是,如果共和国公民全像美国人那样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足以毁灭整个生态圈。在2019年,这样的模式就大有发展前途了。以当时的情况,除了共和国的人口数量即将步入下行通道,城市化进程将在2024年左右放缓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电力设备开始普及,电动轿车很快就将取代传统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电力主要由可控聚变核电站提供,所以就算共和国人手一辆电动轿车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轿车停下来的时候,裴承毅拉了拉有点褶皱的衣角,等到东方闻拉开车门后,他才下了轿车。不管年纪有多大,有些习惯是永远也改不了的。作为现役军人,除了极少数的私人时间之外,裴承毅身上总是那套陆军上将常礼服,而且与很多参谋出身的将军一样,非常重视着装仪表。

走进元首府的时候,裴承毅再次整理了一下外套。

2年前,颜靖宇当选国家元首之后,全体代表大会就批准了一项特别拨款,即在西郊妙峰山南面修建一座新的元首府,将原来的元首府改建成历史博物馆性质的公园,也就是现在的西苑公园。经过1年多的紧张建设之后,在2049年3月初,也就是春节后不久,颜靖宇就住进了新的元首府。因为西苑公园主要展示共和国历届国家元首的日常生活,大部分设施都保留了下来,所以改建工作只花了3个月,在6月中旬就完工,并且在7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将元首府迁出北京市区,实际上是“迁都工程”的前戏。

早在2040年初,即顾卫民提出“青山绿水工程”之后不久,国家地质学院与城乡综合发展部城市建设规划司就联合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与迁都有关的提案,随后全体代表大会国家综合发展委员会委托社科院与国家地质学院的专家,对迁都有关的工程进行理论研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