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一百二十章 胶着战局

第一百二十章 胶着战局(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达扬的估计,只要行动及时,2个旅的突围希望都不小。

达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第1陆战师转向前往舍赫巴,与第二战斗单位争夺这座至关重要的军事重镇。二是让第118装甲旅或者第5装甲旅加速回撤,赶在第二战斗单位取胜之前到达舍赫巴。

毋庸置疑,两个选择都不是理想选择。

虽然达扬完全不用担心苏韦达的叙军会在第1陆战师后面发起反击,但是达扬必须考虑一种可性,那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战斗单位派部队南下骚扰第1陆战师,巩固苏韦达的防御。真要这样的话,就算美以联军控制住了舍赫巴的局势,挡住了第二战斗单位的正面进攻,因为没能打下苏韦达,而失去全部意义。也就是说,第1陆战师在北上增援舍赫巴的时候,还得继续围困苏韦达,甚至得设法打下苏韦达。显然,这完全超过了第1陆战师的战斗力,至少超过了达扬对这支美军的认识。

让正面作战的以军回撤,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不管是让第118装甲旅回撤,还是让第5步兵旅回撤,都意味着另外一个旅必须顶住第九战斗单位的疯狂进攻,最终很有可能倒在对手暴风骤雨般的弹雨下,成为继第7装甲旅之后,第二支牺牲的以军部队。因为第7装甲旅的官兵很有可能返回以色列,最多只是损失些武器装备,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以军并不需要为装备发愁,所以断后的那个以军旅很有可能被第九战斗单位全歼,成为第一支全军覆没的以军主力部队。

事实上,达扬最担心的还是损失主力部队。

第一百二十章 胶着战局

围攻第7装甲旅的战斗打响不到1个小时,达扬就让该旅旅长下达了分散突围命令。

从当时的战场情况来看,第7装甲旅的突围行动还算不了什么。虽然分散突围会导致部队失去组织性,从战略角度讲,等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如果官兵素质不够高,甚至会导致部队土崩瓦解,但是在强敌面前,失去集中突围的希望之后,分散突围是保存部队的唯一选择,哪怕是非常冒险的选择。相对而言,达扬不需要顾虑第7装甲旅官兵的素质,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王牌部队,第7装甲旅的官兵绝对对得起达扬的信任。加上该旅长期驻扎在戈兰高地上,经常协助特种部队与摩萨得执行秘密任务,所有基层指挥官都非常熟悉叙利亚南部地区的环境,就算没有卫星导航设备,只要还有能够正常使用的指南针,就能徒步穿越沙漠,回到以色列。正是如此,在第7装甲旅不可能战胜对手的时候,达扬才会下达分散突围的命令。

当时,达扬首先要关注的,肯定是正在猛攻舍赫巴的第二战斗单位。

虽然以战场局势来看,第二战斗单位猛攻舍赫巴是个昏招,就连很多以军指挥官都认为,苏劲辉应该让第二战斗单位围困舍赫巴,同时派遣一支部队骚扰苏韦达的驻军,让主力向东运动,截住以军主力的撤退路线,与第九战斗单位围剿以军。但是这些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攻打舍赫巴的只是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其支援旅早就被派到大马士革南面的防线上去了。换句话说,当时第二战斗单位的编制不全,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几条战线上作战。

在他让第7装甲旅分散突围之后,第九战斗单位的作战部队也在调整部署,之前还在围攻第7装甲旅的很多部队都转为杀向第118装甲旅。按照达扬的估计,对方肯定发现了以军正在分散突围,知道不可能逮住第7装甲旅的所有官兵,所以将矛头对准了还在负隅顽抗的第118装甲旅。因为第118装甲旅的实力远不如第7装甲旅,而且所在地区的兵力密度太大了,无法以分散突围的方式保全有生力量,所以第118装甲旅肯定支撑不了多久,紧接着倒霉的就是第5步兵旅。

有了前面的战斗,达扬再也不敢低估对手的战斗力。

要知道,第九战斗单位的前身是共和国陆军的头号王牌部队。该战斗单位在南方战线上憋了这么多天,终于获得了大打出手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歼灭以军的任何机会,肯定会努力争取一口气吃掉3个以军主力部队。

当然,以军也不是没有希望。

不管怎么说,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只有几千兵力,而且分得很散,很难迅速在某个方向上集中起优势兵力。如果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能够一同行动,就能相互支援与相互掩护,突破对手的包围圈。

对此,裴承毅只是询问了苏劲辉,没有插手指挥工作。

由此也看得出来,苏劲辉的这一部署并没问题。

看出其中玄机的,还有达扬。

从表面上看,第二战斗单位强攻舍赫巴是在浪费宝贵的作战力量与更宝贵的时间,可是从纵观整个战局就能发现,苏劲辉此举将美以联军逼上了绝路。

因为第1陆战师没能按计划打下苏韦达,所以美以联军收缩防线的时候就得从舍赫巴通过。看得更长远一点,以军想要守住戈兰高地,就得在舍赫巴稳住阵脚,绝不能后退,至少不能在重创对手之前后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