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九十章 正面进攻

第九十章 正面进攻(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印度战争后,伊朗就向共和国当局提出了购买dz-31a与db-30a的意愿,只是这两种装备属于共和国的顶级武器,别说卖给算不上盟国的伊朗,就算是巴基斯坦与阿根廷,也要利用特别军售法案才能买到这两种主战装备。直到2037年,随着共和国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大,陆军经费非常紧张,更好的主战装备即将研制成功的时候,共和国当局才放宽了出口限制,向巴基斯坦等主要盟国提供了这两种主战装备。

2038年初,伊朗当局派往巴基斯坦的军事考察团首次接触到了dz-31a与db-30a,随后就发生了著名的“伊斯兰堡事件”,即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部的一名高级参谋以1500万元的价格把dz-31a与db-30a的维修图纸卖给了伊朗间谍,导致两种装备的性能外泄。虽然军情局在随后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伊朗没法生产制造dz-31a与db-30a的主要材料,即高强度合金,也没有办法生产大功率超导电机与高级复合蓄电池,更没有办法生产电磁炮与电磁机关炮,没有必要担心伊朗会仿制这两种装备,但是这一事件仍然促成了共和国当局改变军售方式,在次年年初伊朗总统访问北京的时候,与伊朗当局签署了出口300辆dz-31a与420辆db-30a的军售合同。

根据西方新闻媒体的报道,“伊斯兰堡事件”的始作俑者不是伊朗情报机构,很有可能是共和国的军情局,因为当时dz-31c与db-30d已经研制成功,共和国陆军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采购。通过泄露技术资料,让政府与“议会”降低出口门槛,把陆军库存的dz-31a与db-30a卖掉,获得采购新装备的资金、为新装备留出空间。

卖给伊朗的确实是共和国陆军使用过的dz-31a与db-30a,只不过在装船出口前,都被返厂进行了全面翻修,更换了磨损严重的行走机构与传动机构,使用了新的电动机与复合蓄电池,只保留了底盘、炮塔、火炮的炮座、观瞄设备、通信设备等。这种把翻新货当成新货出售的事情并不少见,当年俄罗斯卖给阿尔及利亚的mig-29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军用过的翻新货,美国卖给印度的f-46i也有部分是美国海军用过的翻新货。

对伊朗来说,需要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装备,不会在乎其来源。

第九十章 正面进攻

7月1日夜间,地面战斗打响不到24小时,以联军身份参战的伊朗军队就出现在了战场上,并且参与了进攻行动。

按照承诺,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在进攻开始前进行了30分钟的炮火准备。

虽然前期炮火准备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效果却不容低估。按照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递交给前线指挥部的战报,在30分钟的高强度炮击中,5个炮兵营的120门电磁炮总共向指定区域内投掷了43200枚质量在200千克以上的炮弹,弹药总投射量超过8700吨,是正常情况下的7倍。

这轮异常猛烈的炮击也载入了美军史册,只是不值得美军官兵骄傲。

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不肯出售dz-31a与db-30a,伊朗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这两种领先西方国家近10年的主战装备。

非常可惜的是,伊朗没有如愿以偿的买到dz-31a与db-30a的生产许可证。

伊朗当局购买生产许可证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这两种主战装备的装甲、电磁炮、复合蓄电池、电动机等主要部件都无法在伊朗生产,必须从共和国进口,而伊朗能够生产的只有底盘、行走机构、观瞄设备等次要部件。以进口零件、再组装的方式进行采购的话,因为零备件的价格本来就偏高,所以反而不太划算。

因为dz-31a与db-30a的性能让伊朗当局非常满意,所以2039年底,内贾德应顾卫民的邀请访问共和国的时候,再次提出购买dz-31系列与db-30系列主战装备的请求。虽然共和国当局没有批准出口dz-31c与db-30d,但是并没阻止继续向伊朗出口dz-31a与db-30a。2040年初,经过3个月谈判,双方最终签署了一份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分期执行的军火贸易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伊朗方面将分成3批从共和国采购1200辆dz-31a主战坦克与1980辆db-30a步兵战车,组建一支拥有1500辆dz-31a主战坦克与2400辆db-30a步兵战车的陆军装甲部队(足以武装3个装甲师与5个机械化步兵师,使伊朗陆军成为海湾、乃至中东地区最强大的陆军);除了第一批的300辆dz-31a与420辆db-30a以整车进口的方式购买之外,第二批450辆dz-31a与630辆db-30a将以模块化零部件出口的方式在伊朗组装,第三批750辆dz-31a与930辆db-30a将以散装零部件出口的方式在伊朗组装,共和国的制造商将提供相关技术援助。

因为2个美国陆军旅的防区面积不到200平方千米,炮兵旅的打击范围没有超过250平方千米,所以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弹药投掷量超过35吨,相当于170多枚炮弹。虽然炮弹总量不是很多,但这不是一般的覆盖式炮击,而是根据前线侦察部队提供的数据进行的精确炮击。即便按照4门火炮齐射1轮摧毁1个目标计算,1平方千米内被摧毁的目标超过40个,而实际上,值得在前期炮火准备中重点打击的目标不会超过30个。也就是说,前期炮火打击的密度已经超过了实际需要。

按照美军的战斗记录,炮击结束的时候,主要防御设施均被摧毁。

紧随炮击到来的,就是伊朗陆军的装甲部队。

虽然伊朗军队的实力值得怀疑,但是作为伊朗军队的核心力量,伊朗陆军的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因为这场战争关系到了伊朗在中东地区与海湾地区的地位,所以战争爆发前伊朗当局就把最厉害的部队派了过去,其中就包括伊朗国防军中唯一装备dz-31a主战坦克与db-30a步兵战车的第3装甲师,也就是闻名天下的“霍梅尼师”。该师不但以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解放胡齐斯坦省霍梅尼港的战斗中表现英勇,击败了以防御能力著称的美军第7步兵师。

事实上,伊朗陆军中,真正值得重视的也就只有霍梅尼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