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七十四章 情报网络

第七十四章 情报网络(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公开承认,限制航天活动的因素只有一个:成本。

虽然随着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全面普及与推广,电能价格已经降到了接近零的程度,即便不考虑新技术对航天带来的帮助,航天推进剂的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也正是电能价格迅速降低,氢氧发动机才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航天毕竟是航天,费用肯定比航空高,在航空尚且没有得到全面普及的情况下,要想把航天变成人类的普遍活动,显然不现实,短期内根本没有可能性。

毫无疑问,军事航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建设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时候,共和国成立了天兵,后来又在天兵的基础上组建了与陆海空三军平起平坐的天军。第三次军事改革开始后,天军提出了一份涉及到未来30年的长远发展规划,其中就明确提到,能否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将是天军能否在未来战争中发挥致胜作用的关键。

成本问题到底有多突出呢?

第七十四章 情报网络

接到裴承毅的电话,刘晓宾做了两件事,一是调整军事侦察卫星网络,二是联络潜伏在英国的间谍。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超级大国间的冷战不但对人类社会构成了巨大威胁,还消耗了大量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认为,超级大国间的冷战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以美苏冷战为例,在近半个世纪中,几乎所有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技术革新都与军事对抗有关,比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航天、复合材料、基因工程等等。中美冷战也不例外,按照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观点,如果没有中美冷战,电力革命不会在短短10年内波及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短短20年间创造出超过整个20世纪的巨量社会财富。别的不说,如果没有共和国与美国的对抗,复合蓄电池肯定不会迅速普及推广,而会被共和国垄断,只给一个国家带来巨额财富,而不是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让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毋庸置疑,超级大国相互对抗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强动力。

航天也不例外,没有超级大国的相互对抗,不管是共和国中央政府、还是美国联邦政府都不可能在建造空间站、到月球建立殖民地与登陆火星的行动中投入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的经费,同样的,也不可能在军事航天领域投入巨额资金。

不说军事航天,以更加开放的民用航天来说。

2025年,也就是半岛战争后不久,共和国提出了建立大型空间站的“琼楼”计划,最初打算建造一座类似于“国际空间站”的科研型空间站,随着参与的机构越来越多,计划也越做越大。

2037年,“琼楼”计划在经过了数次调整后,得到了刚刚成为共和国元首的王元庆的高度支持,并且确定了几本点,即该计划是以市场经营为基础的开放式民用航天工程。虽然最初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元庆不是疯了,就是想弄点“政绩”,因为按照计划中的规划,将建造一座5万吨级的永久性空间站,而且还采用开放式设计,即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建造更大规模的空间站,这么庞大的计划,连共和国政府都无力承担,哪家民营企业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但是随着计划逐步展开,再也没人怀疑王元庆的高瞻远瞩了,因为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航天计划,而是用来振兴共和国的航天工业、带动数百个相关产业的庞大经济促进计划。正是在该计划的刺激与带动下,共和国的航天技术与航天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甚至可以说,共和国在2030年之后进行的所有非军事航天活动,比如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都与“琼楼”计划有关。

2029年,“琼楼”的第一个密封舱顺利入规,到2030年底,“琼楼”正式对外营运。因为是民用性质的航天站,所以在进行科学试验与科学观察之外,“琼楼”的主要用途就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富翁,为那些钱多得花不完的人提供3天到3个月不等的外层空间生活体验。赚钱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为有钱人提供举行太空婚礼的场地,在失重环境下培育试管婴儿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军事侦察卫星的进步就是军事航天的一个缩影。

自从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人类的航天活动就与军事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80年的人类航天史就是80年的军事斗争史。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航天无疑是军事斗争的制高点。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首个将足迹迈出大气层的国家,前苏联倒在了争夺“制高点”的道路上,被一份子虚乌有的“星球大战”计划搞得昏头转向,不但迷失了方向,还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

因为有前苏联的教训,所以共和国在争夺“制高点”的时候就要理智得多了。

早在21世纪10年代,在共和国、美国与俄罗斯的积极推动下,数十个国家签署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条约》。虽然这份国际条约并不完善,甚至被很多国家称为“超级大国的霸权条约”,比如其中只规定不得进行以战略进攻为目的的军事航天活动,而不是禁止一切军事航天活动,从而为共和国与美国发展国家防御系统留了后门,但是从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在份国际条约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至少保证了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几个有能力的大国都没有在外层空间部署进攻性战略武器,为推动全面销毁核武器,以及缔结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条约奠定了基础。

当然,一份没有多少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并不是限制军事航天的主要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