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十八章 责任

第十八章 责任(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军情局负责元首的安全,所以李存勋非常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想要王元庆的性命。

问题就在这里,王元庆过早宣布辞职消息,就算以他的威望与军队的全力支持,没人愚蠢到会以政变的方式夺政权,但是对那些试图改变共和国的政治路线,重新回到既得利益集团阵营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就算李存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在他看来,只要某个合适的人用合适的理由在合适的时候发出合适的信号,就能给政权交接工作制造天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只要时机把握得当,就能让王元庆进退失据,从而使先一届政府的选举工作遇到波折。虽然李存勋不想去假设最糟糕的结果,但是他非常清楚,野心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混乱局势,只有这样才能骗取支持。

整个白天,李存勋都在给王元庆“擦屁股”。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他也在想,这是不是王元庆在离任前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第十八章 责任

虽然作为“知情人士”,李存勋知道得比外人多得多,但是对于王元庆的一些做法,李存勋仍然非常不解。

全体代表大会第一天的上午,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元庆就提出了辞去国家元首职务的请求。虽然在顾卫民的反对下,全体代表大会没有立即启动选举国家领导人的议题,但是王元庆的做法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那些希望王元庆留下来的人来说,过早表态只能使他们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代表已经不是10年前的代表,甚至不是5年前的代表。换句话说,每个代表都有自己的理想,都代表了某个利益集团。他们支持王元庆,不是因为看王元庆顺眼,而是王元庆的政治主张能最有效的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他们代表的利益集团带来好处。从利益出发,在王元庆肯定不会谋求连任的情况下,这些代表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找新的支持对象,寻找另外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的国家领导人。因为各个代表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不一样,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所以支持王元庆的代表在重新选择的时候,不可能把选票投给同一个人。结果显而易见,在共和国最需要政治稳定的情况下,分散的选票只能使换届选举复杂化,使政局出现波动。

如果仅仅如此,李存勋就可以回去安心睡大觉了。

无论如何,李存勋都不相信王元庆会在政治上犯错。虽然李存勋对王元庆的过去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就他所知,王元庆在担任国家元首的10年间从来没有犯过政治错误,哪怕是最微小的错误。

如果不是失误,那是什么?

李存勋不得不相信,这是王元庆有目的的行为。

那么,王元庆的目的是什么?

支持王元庆的代表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是共和国的主流政治。从军情局获得的情报来看,支持王元庆的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以军工企业、军人与相关人员为代表的“三军集团”(此处的三军指的是与军事相关的三个主要人群,而不是陆海空三军),二是近20年来茁壮成长的民族资本家,三是飞速发展壮大的中产阶级。可以说,这三股势力代表了共和国最主要的三股力量,人数占共和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并且控制了共和国百分之六十的就业岗位与半数以上的社会财富。这三股势力支持王元庆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王元庆的政治主张与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0年内的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让“三军集团”获益匪浅,全面推行市场化政策让民族资本家成为最大的赢家,政治改革则让已经成为经济建设既得利益集团的中产阶级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政治权利。由此可见,不管王元庆是否谋求连任、或者说不管谁接替王元庆,只要坚持王元庆的政治主张,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就能得到全国七成公民的支持,共和国就能平稳的完成政权交接,在未来10年内继续稳步前进。

问题是,仍然有三成共和国公民并未从中获得好处,或者说没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虽然军情局并不负责对内安全工作,但是在极端敏感的政权问题上,只要王元庆没有直接阻止,李存勋就不敢有半点含糊。按照军情局掌握的情报,对王元庆不满的也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近20年来被陆续裁减掉的公务人员、特别是高层官员,二是因为国有企业改制而丢掉职权的原国企管理人员,三是与政治改革之前的官僚资本体系有着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人士。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军情局没有做过详细统计,也没有谁说得清楚。当然,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根据李存勋掌握的确切数字,光是在王元庆执政期间被裁减与被辞退的公务人员就超过了250万,算上直系亲属,总人数应该在1200到1500万之间,约占共和国人口总数的1.5%左右。其他两类人员中,前国企管理人员(包括直系亲属)大概也有1000万左右,而相关社会人员大概在25000万到30000万之间。也就是说,大概有30%的公民并不认同王元庆的政治主张。

这些人有多大的破坏力呢?

李存勋从来都不敢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在他担任军情局长之前就发生过试图推翻共和国政权的政变,并且最终引发了一场导致上亿人丧生的战争。要知道,那是在当局掌握了绝对优势下的结果,如果情况截然相反的话,恐怕丢掉性命的就不是一亿多口木人,造成的灾难也不仅仅是一场地区战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