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一百八十六章 调兵遣将

第一百八十六章 调兵遣将(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相对而言,投入预备队还是次要问题,不急在一时。留在后面的都是战略反应军,很快就能追上39军。最让裴承毅担心的还是39军冲得太快,把原本应该冲在前面、替39军吸引蛮军注意力的36军与37军甩在了后面。也就是说,蛮军组织抵抗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36军与37军构成的威胁,而是39军构成的威胁,从而把重兵放在南面,挡住39军从拉贾蒙德里北上的通道。虽然这能减轻36军与37军的压力,让2支战略反应军顺利到达海得巴拉,但是36军与37军的攻坚能力并不怎么样,没有39军提供的装甲力量,很有可能在海得巴拉撞墙。

让裴承毅有点看不懂的是,战斗打响后,蛮军并没太大的举动。

越是没有举动,裴承毅越是不安。

吃早饭的时候,裴承毅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从蛮军的表现来看,不但战斗力极为低下,抵抗意志也几乎为零,根本无法对39军构成威胁,更不可能挡住39军。就算还有部分蛮军部队有不错的战斗力,也都在海得巴拉附近,不会被放在外围防线上。蛮军没有调整防御部队,大概想在海得巴拉做最后的抵抗。

没等他吃完早饭,参谋就送来消息,36军与37军均提前完成进军任务。

第一百八十六章 调兵遣将

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动出乎预料的顺利。

10月29日,天刚蒙蒙亮,39军的突击部队已经挺进了大约220千米,第391装甲旅率先抵达戈达瓦里河南岸的拉贾蒙德里。因为沿途投降的蛮军太多,负责收容战俘的第384装甲旅、第385机械化步兵旅与第386机械化步兵旅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傅卫民不得不把突击部队缩减到1个旅,让第382装甲旅与第383装甲旅负责收容战俘。在只有1个装甲旅突前的情况下,39军的突击速度丝毫不减,由此可见,沿途蛮军几乎没做抵抗。

一整夜,裴承毅都在为39军的突击速度担忧。

不是不够快,而是太快了。

39军的推进速度再快,也是重装甲部队,能在夜间大约4个小时内突击200千米已经是极限了。36军与37军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反应军,本来就以突击能力见长,在相似的情况下,突击速度肯定不会比39军慢。

与39军不同的是,36军与37军均在交通条件不太理想的内陆活动。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36军从阿科拉(占领苏拉特之后,36军首先占领那格浦尔,再南下占领了阿科拉)出发,沿公路线向南面的海得巴拉推进。虽然蛮军已经炸毁了沿途的所有桥梁,但是裴承毅为36军提供了2支工程部队,专门负责修路搭桥,36军也额外配备了一些机械桥梁设备,遇到宽度在150米以下的河流与峡谷可以自行通过。天亮后不久,36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巴拉卡德岭北面的伯尔珀尔,向南推进了大约180千米,距离海得巴拉还有270千米。考虑到山区进军所遇到的麻烦与困难,36军的突击能力不但不比39军差,还远远超过了39军。

37军的情况与36军类似,从赖布尔出发后,因为蛮军把防线收缩了上百千米,所以前2个小时就前进了大约200千米,天亮时到达钱德拉布尔。激战大约1个小时后,守卫钱德拉布尔的8000多名蛮军缴械投降。到此,37军距离海得巴拉仅有330千米。由此可见,37军的突击能力也丝毫不在39军之下。

39军从维沙卡帕特南西南的阿纳加伯莱出发,首先沿海岸线向西南方向推进,到达戈达瓦里河三角洲、也就是拉贾蒙德里之后再分兵两路。一路转向西北,直扑海得巴拉;另外一路继续南下,扫荡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攻占维杰亚瓦达、贡土尔、埃卢鲁、皮默沃勒姆、古迪瓦达、默吉利伯德纳姆等大中城市,随后向南挺进,攻占翁戈尔,为今后南下攻打班加罗尔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39军的任务并不轻。

虽然39军有6个战斗旅,战斗部队的数量几乎是其他重装甲军的2倍,进攻实力在共和国陆军众多野战军中首屈一指,但是同时执行这么多任务,难度肯定不小。按照裴承毅的估计,39军至少要在海得巴拉方向上投入2个装甲旅,才能为担任主攻的36军与37军提供足够的装甲支援,如此一来,留在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的只有4个旅,哪怕1个旅负责攻打一座中型城市,也只能同时在发起4场进攻。也就是说,扫荡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的作战行动很有可能无法准时完成。

问题就在这里,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是大部队南下的必经通道。

换句话说,裴承毅不得不在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考虑是否投入预备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