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九十六章 争分夺秒

第九十六章 争分夺秒(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裴承毅制订的战争计划,在蛮度部分重要工厂完成搬迁之后,除了让海军舰载航空兵参与针对蛮度南部地区的战略轰炸行动之外,空军将大幅度削减战略轰炸投入,只动用战略航空兵与部分打击距离较远的战术航空兵轰炸蛮度南部地区,大部分战术航空兵转为执行战术轰炸任务。

也就是说,要到8月底,空军才能抽调足够的战术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战。

如果按照最初制订的战争计划发起进攻,空军支援乏力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共和国陆军在实现轻型化的时候,着重加强陆军的独立作战能力,不但组建了不受空军制约、打击能力丝毫不亚于战术航空兵的陆军航空兵,还全面加强了炮兵的打击能力,为全军采购了数百套电磁炮系统。

实际上,在前10天的战斗中,陆军确实没有过分依赖空军。

现在的问题是,调整后的战役计划,需要投入更多的支援力量。按照袁晨皓的初步估算,即便投入陆军的所有支援力量,加上正在孟加拉湾活动的海军舰队,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缺口仍然在30%以上。

第九十六章 争分夺秒

虽然美蛮把战局看得非常悲观,但是裴承毅面临的问题并不少。

制订战术计划的工作由袁晨皓负责,裴承毅不用过分操心。在38军与39军部署到位之前,裴承毅必须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重新分配空中力量。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真正参加战术行动的空中力量并不多。

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就考虑到蛮度会在战争爆发后进行战争动员,将集中在北部地区的工业设施向南转移。根据这一判断,裴承毅给空军订下了作战计划,要求空军在战争初期重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尽可能的摧毁蛮度的工业设施,特别是军事工业与重工业设施。从整场战争的角度来看,裴承毅的部署没有问题。虽然蛮度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与骄傲的尖端工业,但是蛮度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重工业体系,而且蛮度南部地区拥有除了石油之外所有与重工业有关的矿产资源。由此可见,如果让蛮度顺利完成工业大转移,蛮度军队的持续战争能力就将得到增强,共和国军队的后期作战行动将更加困难。利用蛮度工业布局不合理,必须在战争期间进行工业转移的机会,在战争初期集中力量轰炸蛮度的工业设施,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快战争进程,缩短战争时间。

裴承毅要做的,就是弥补这30%的火力支援缺口。

联系章忠宪之前,裴承毅首先联系了林啸雷。

虽然林啸雷是个刺头,但是在裴承毅看来,林啸雷性格直率,深明大义,更好说话。

从7月31日开战,到8月9日凌晨,10天之内,空军的战略轰炸卓有成效。

根据空军提交给总参谋部的战报,在这10天之内:出动各类作战飞机76482架次,战术航空兵出动38644架次、战略航空兵出动4232架次、支援航空兵出动33606架次,扣除执行战术轰炸任务与支援任务(包括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的任务)之外,总共执行了41232架次战略轰炸任务;在战略轰炸任务中,战术航空兵投弹117469吨、战略航空兵投弹84323吨,摧毁各类战略目标624144个,除掉227642个固定目标之外,炸毁列车机车3182台、列车车皮87342节、各类运输车辆231832台、内河货轮与渡轮3124艘、其他目标72822个。

由此可见,前期战略轰炸有很大的针对性。

在摧毁的各类目标中,地面运输设备占绝大多数。根据军情局提供的相关数据,10天之内,仅炸毁的铁路运输设备就占到了蛮度全国保有量的60%,蛮度的铁路运输能力降低80%以上、公路运输能力降低40%以上、内河航道运输能力降低95%。受轰炸影响,计划在8月10日之前完成搬迁工作的3222家蛮度工厂中,只有128家在9日凌晨之前完成搬迁工作,462家部分完成搬迁工作,其余2000多家工厂最快只能在8月底完成搬迁工作。因为大部分工业设施在搬迁过程中被炸毁,所以完成搬迁的工厂只有大约40%能够在年内恢复生产,未完成搬迁的工厂则很难在年内恢复生产。按照最乐观的估计,2036年初,蛮度的工业生产能力只能达到战争爆发前的40%。即便集中所有工业力量,蛮度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也只能达到战前的60%,其中重型军事装备生产能力最多只能恢复30%,只有轻型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能够得到保证。

因为蛮度工厂还在向南搬迁,所以针对蛮度交通基础设施的轰炸行动还得继续进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