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八十章 死亡之路

第八十章 死亡之路(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根据总结出的经验,巴军在共和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调整了查谟的防御部署。

巴军早就料到蛮军会攻打查谟,所以在蛮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巴军已经严阵以待。

与蛮军一样,巴军的主力也是山地步兵。

似乎对山地作战很有信心,巴军并没有向前线指挥部求援。

实际上,裴承毅也不打算插手查谟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对交战双方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过于糟糕的地理环境。换句话说,从伯坦果德到查谟,复杂的地形成为了防御一方的天然屏障。当初巴军在占领查谟后,没能迅速向伯坦果德推进,也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第八十章 死亡之路

与卡苏尔会战同时进行的,还有由蛮度西北集团军群b集团军主导的查谟会战。

查谟位于克什米尔西南部,紧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东北部锡尔亚科特。虽然在很多地图上甚至找不到这座人口不到5万的小城市,但是在克什米尔地区,查谟是与斯利那加同等重要的战略要地。

第四次蛮巴战争之前,查谟由蛮度控制,是蛮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第四次蛮巴战争期间,巴军全力攻打斯利那加。为了达到牵制蛮军主力部队,阻止蛮军增援斯利那加的目的,巴军出动最精锐的山地步兵师,在空军与远程炮兵的支援下,攻占了查谟。按照巴军当时制订的作战计划,占领查谟后,还将攻打紧邻克什米尔的伯坦果德,切断蛮度与克什米尔地区的主要地面通道,为控制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奠定基础。只是巴军的胃口太大了,而且共和国并没有发动地面战争的计划,所以在第四次蛮巴战争结束前,巴军不但没有能够把停火线推进到伯坦果德,甚至因为在查谟投入了太多的兵力,最终没能占领整个斯利那加。从克什米尔的战略局势来看,巴军为了查谟,丢掉部分斯利那加城区,不是得不偿失。战后,蛮度媒体一度疾呼,由巴基斯坦控制是查谟,就是顶在蛮度心口上的一柄匕首。巴军控制了查谟,等于绕过了严密设防的斯利那加,能够在2日之内到达伯坦果德,在10天之内到达昌迪加尔,在1个月之内兵临新德里。

正因为查谟如此重要,所以蛮巴双方一直在该地区角力。

因为在巴基斯坦工作了2年,所以裴承毅很清楚查谟的情况。

第四次蛮巴战争后,蛮度在制订攻打查谟的作战计划,巴基斯坦也在制订守卫查谟的作战计划。

战后,巴基斯坦陆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总结攻占查谟的经验。

要知道,在前三次蛮巴战争中,巴基斯坦都在打查谟的注意,甚至在第二次蛮巴战争期间采取过实际行动,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在第四次蛮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陆军非常轻易的打下了查谟,肯定有内在的因素。

按照巴基斯坦陆军总结的经验,攻占查谟的要素有三个:一是制空权,以及由制空权带来的空中支援,与之相关的火力支援;二是在其他方向上的牵制性进攻行动,由此分散查谟守军;三是突然迅速的进攻行动,特别是不依赖道路交通体系的低空突击。不管是巴军还是蛮军,都只有在具备这三个要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打下查谟。

第四次蛮巴战争之后,巴基斯坦在全面削减军费,加强国民经济建设的情况下,仍然投入巨额资金,修建了从斯利那加到查谟的高等级公路,在沿途设置了多处军事据点。为了巩固查谟的防御力量,巴军聘请共和国军事顾问,重新设计与修建了查谟防御体系,力图将查谟变成克什米尔的头号军事要塞。

20年来,蛮度一直没有放弃打回查谟的想法。在巴军全面巩固查谟的防御时,蛮军针锋相对的提高了伯坦果德的地位,在伯坦果德设置新的防线,同时在面向查谟方向上部署重兵。为了打下查谟,蛮度陆军司令部制订了数十套与之相关的作战计划,部分作战计划甚至提到在查谟使用战术核武器!

可想而知,在蛮巴相互宣战后,查谟再次成为争夺的焦点地区。

4日夜间22点50分,在卡苏尔会战爆发后不到20分钟,蛮军b集团军就从伯坦果德出发,向查谟推进。

受地形条件限制,蛮军的主力部队是山地步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