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二十三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三章 危机四伏(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据不完全统计,蛮巴宣布停战到2015年底,从蛮度流出的资本高达320亿美元,绝大部分都是国际金融炒家的“战果”。

蛮度的金融市场太小了,无法满足金融大鳄的“血盆大口”。

去年,共和国在安理会上否决了扩常提案,国际金融炒家就盯上了共和国与口木的金融市场。

因为共和国还没放开汇率管制、无法自由结汇,所以国际金融炒家更加“关注”口木。

短短数个月,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指数上涨47%,突破18000点大关,资本收益率超过27倍,资本泡沫被吹大了数倍。7月11日,东海危机爆发。当天上午,开盘仅半个小时,日经指数暴跌超过10%,被迫暂时停盘。下午复盘后,又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暴跌超过10%,交易所被迫再次停盘。到13日中午,日经指数跌至11000点以下。两个半交易日内,日经指数下跌幅度超过38%,市价缩水33%。

第二十三章 危机四伏

大量热钱涌入口木,立即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头等大事”。

东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炒家就嗅到了“血腥味”。虽然在共和国发表外交声明后,中口矛盾有所缓和,但是随着“小道消息”传开,鼻子比狗还灵敏的国际金融炒家立即蜂拥而至,准备大展拳脚。

到13日中午,蔺彦博等人转移到口木的资金还不到50亿美元。

也就是说,来自国际金融炒家的热钱多达250亿美元。

最初两天,绝大部分口木股民还非常“乐观”的对待东京股市暴跌。

在一些口木投资者的眼里,暴跌说明挤出了资产泡沫,恢复了正常金融秩序,比不温不火的长期衰退好得多。暴跌之后必有暴涨,随着股价跌入谷底,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开始入场抄底。

13日上午,在指数继续暴跌的情况下,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止跌上涨。

与此同时,还有大约2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华国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炒家的动作之快,多多少少超过了蔺彦博等人的预料。从客观角度看,这又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国际热钱失去了主要投资渠道。

数年下来,虽然世界各国先后走出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步入正轨,给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但是金融资本追求的是高利润、高回报,正规投资无法满足它们的胃口。只要有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贪婪的金融资本家就不会袖手旁观。

第四次蛮巴战争后,国际金融炒家就席卷了蛮度金融市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