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零八章 高歌猛进

第一百零八章 高歌猛进(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天下午,布鲁希洛夫就命令预备队压上,填补与前线部队之间的空隙,可是俄军预备队以预备役部队为主,不但官兵素质低下,还严重缺乏主战装备。到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发起反击的时候,俄军预备队只挺进了几公里,没有完成布鲁希洛夫安排的任务,与前线部队之间仍然有数公里宽的缝隙。

到了晚上,得知中国军队开始反击,布鲁希洛夫开始命令前线部队后撤。

当时,他下达的只是战术撤退命令,还没有打算放弃进攻,只是希望通过主动撤退来填补战线后方的空隙。

结果,第三十八集团军在全线发起反击,俄军前线部队无法顺利撤退。

由此可见,不是布鲁希洛夫指挥不力,而是俄军的战斗力太差了。

第一百零八章高歌猛进

中国军队开始反击,俄军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虽然当天晚上,俄军再次停了下来,而且再次制造出弥漫整条战线的烟幕,但是中国军队没有在战线正面发起反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俄军前线部队后方,在俄军的缝隙处投入重兵。

利用强大的垂直空运力量,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向俄军战线后方投送了十支突击集群。

当时,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以拆散运送的方式,把近三百辆反装甲平台送上了战场,由工程兵在战地上把这些平台组装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全装备的反装甲平台的重量超过了倾斜旋转翼飞机的最大运载能力,只有拆掉炮塔,才能进行垂直空运,也就只能在战地上进行组装。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布鲁希洛夫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他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战略家,却是最糟糕的战术家,而且他总是希望素质低劣的俄军能够完成高难度的作战行动。换句话说,如果布鲁希洛夫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肯定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可是作为俄军总参谋长,他的价值就非常有限了。

仅仅一个晚上,俄军战略反击的美梦就彻底破灭了。

虽然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意义却非常重大。

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些全副武装的反装甲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成为围困俄军主力部队的关键性作战力量。比如在新西伯利亚方向上,一支突击集群的四十多辆反装甲平台在三天内顶住了俄军从两个方向上发起的三十多次冲锋,击毁俄军坦克战车上千台,毙伤俘俄军官兵近三万人。又比如在托木斯克方向上,两支突击集群利用简易阵地,在近百辆反装甲平台的支持下,连续与俄军交战三天两夜,重创俄军四个主力师与六个预备师,歼灭的敌人是自身兵力的十倍。

这个晚上,第三十八集团军也投入了战斗。

不同的是,第三十八集团军主要在战线上作战,目的只是拖住战线上的俄军,让俄军无法及时后撤。

事实上,布鲁希洛夫已经认识到了问题,而且采取了补救措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