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五十四章 最后冲刺

第五十四章 最后冲刺(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不是海军的大型舰艇,而是j-30开始小规模量产。

二零三四年四月初,在延迟了大概十天后,j-30完成工程试飞。按照规划,在正式量产之前,还要进行小规模量产,生产二十架初期量产型,交付空军进行验收试飞,然后才进入量产阶段。

只是,小规模量产,已经表明j-30解决了工程阶段的所有问题。

空军的验收试飞,主要检验j-30的战术指标,以及系统整合性能。说得直接一点,验收试飞的主要工作是整合战斗机与武器系统,比如进行各种弹药的投射测试,对火控等电子系统进行检测。

因为不属于工程项目,所以j-30在完成工程试飞后就已定型。

.-->

第五十四章最后冲刺

年底,共同开采东海中性海域油气资源的谈判工作正式开始。

虽然在外界看来,这是中日关系缓和的标志**件,但是当时双方都没有对谈判抱任何希望。

谈判开始后,麻烦就来了。

即便在验收试飞中发现了问题,也不会进行大幅度改动,只会针对问题进行修改,战斗机的基本性能不会出现变化。

也就是说,成飞能在这个时候为量产做准备。

日本首先提出异议,即按照中方提出的要求,以自然属态分配开采区域对日本不利,即日本的开采区域主要集中在冲绳海沟与东海大陆架边缘部分,而海上油气田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因此可供开采的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也随后提出异议,如果按照日方要求,平享中性海域的油气资源,因为油田的自然属性,即自然沉积倾向于大陆架边缘,所以日本开采油气资源的效率高得多。

说到底,双方都知道谈判不会有任何结果。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谈判的最大贡献就是减少了资源勘探与渔业捕捞引发的纠纷。

谈判没有进展,双方的备战工作却丝毫没有减慢。

二零三四年初,四艘“昆明”级驱逐舰与四艘“威海”级护卫舰率先下水,半年后,第三批“台湾”级巡洋舰的前四艘也顺利下水,紧接着四艘“渭河”级攻击核潜艇完成了厂房建造工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