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66章 开发债券

第266章 开发债券(第2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且几年后,依黄大人说的,等两镇发展起来后,特别是军屯发展起来后,军队可以自给自足,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到时民众的税粮负担等可以大大减轻,这可是荫及子孙的百世好处啊。

对于商人们来说,总督府发布的两镇及塞外庞大的土地,矿产,还有商业、物流等经营项目,几年后都可以取得极为庞大的效益,单单这点上,在债券上的盈利就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担心自己的投资得不到回报。

在这种万众期待的心理下,不出意外的,开发债券的贩卖非常火热,不说那些大商人们踊跃,就是五寨堡当地的军民,还有亲近黄来福的附近州县军堡的军民们,同样是争先恐后的购买。太原,代州,大同等地的居民们,购买同样非常踊跃。

还没到过年之前,首期的三百万两银子的债券就贩卖一空。动作慢点的,只能等待下一批了。

那种火红的情景,看得人目瞪口呆。让那些看好戏的官员们感慨不己,这黄来福在钱财经营上果然有一套,轻轻松松,就筹备完成了众人眼中如天文数字一般的施政资金。

而且本金的偿付他们也对黄大人充满了信心。几年前自己购买东征债券的选择,成为自己一生中引以为傲的事情。

现在渠大掌柜又说了,如果黄大人将东征债券本金用于投资两镇的建设中去,到时他们的年利会更高,而且回报稳定,用黄大人的话来说,就是稳坐钓鱼台啊。

在对黄来福的信心下,股东们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有东征债券的成功例子在前,当五寨堡总督府宣布要对外开卖山西大同两镇的开发债券时,就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山西境内,更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大明实行“开中制”来,晋商集团崛起,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贾多不胜数,在山西商帮中,有数十万两银子家财的商人不能算是富裕,家财达到成百上千万的商人也很多。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三十余个,其中山西就占了三个,由此可见山西商业的繁荣,山西商人之富。

任谁再对黄来福有偏见之人,经过先前的东征债券及此次的开放债券事件后,也不得不承认黄来福的能力之处。许多人心中都是暗想,换成是他们自己,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能力的。

同时间,黄来福手中获得的巨量资本,也让许多人垂涎三尺。

对于这个成果,万历皇帝当然是非常高兴,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当时任命黄爱卿为总督山西大同两镇的总督官时,果然是个明智的选择。这黄来福真是给自己长脸啊。

原先黄来福在京师发布东征债券时,就引起晋商们很大的非议,认为黄来福作为山西官员,理因肥水不流外人田,当时很多晋商们想在东征债券上分一杯羹,却没有赶上了好时机,让很多人耿耿于怀。

眼下机会来了,立时数得上名号的晋商们,都是急忙往五寨堡赶。而那些得到消息的京商,浙商,徽商们,同样是急急忙忙地往山西境内赶。生怕自己来迟了,开发债券就卖光了。

不但是这些大商人们,就是山西境内的许多普通民众们,对此也是充满了兴趣,黄来福的金字招牌,还有他在东征债券的成功,平时也早让民众们引为传奇。在对黄来福的信心下,他们也是非常期待,平时言谈中也是动则以专家自居,大谈购买开发债券的好处。

不说东征债券的成功例子在前,黄来福这些年在财政上的成功保证,就是在总督府发布出来的债券盈利远景规划上,也是让人看得目迷五色。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依总督府说的,只要购买债券后,有黄大人的信用在前,本金的归还不用担心,而且每年还有稳定丰厚的年利,光光这个年利收入,就比种田及经商稳定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