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01章 万历帝的陶醉

第201章 万历帝的陶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叹了口气,万历帝走回御案,开始批拟内阁送上来的奏折,虽说万历帝不喜上朝,但对奏折的批复却从不怠慢,这也是万历朝时没有出名司礼监大太监的缘故。

突然万历帝哼了一声,放在面前的,是山西巡按御史弹劾黄来福的奏疏,万历帝冷冷地看了一遍,冷笑道:“哗众取宠!”也不批红,就将奏疏放到一边去了,可怜山西巡按辛辛苦苦,却在一秒钟之间心血白费了。

自万历初张居正起,万历帝对文官们失望后,又没有对付庞大文官们的力量,便开始消极应对。自国本案始,万历帝更是对这些动不动就弹劾的文官们产生了深深的厌烦。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便闹到似是要亡国的地步,一张嘴只会清谈,让他们做一些实事,却是没那个能力。

对于黄来福,万历帝当然非常了解,他在五寨堡设的锦衣卫千户杨大为,每月定时都将五寨堡及黄来福的情况上报他,万历帝自认自己对黄来福的了解比山西巡按清楚得多了,也自认为自己对黄来福的掌控还是牢固无比,所以对于山西巡按的弹劾不以为然。

……

这巡按御史弹劾黄来福,就算是大事了,毕竟巡按御史代天巡视,官低位高。以往象这类弹劾,都是巡按御史一年之期满后,回京保结时,才依满日造报册式,列下自己一年中在当地查理仓库钱粮,清军民刁讼等成果,还有一些荐举、礼待、问革文武职官等弹奏或是褒奖。

眼下山西巡按御史还在任上时,就弹劾黄来福,难道是有什么真凭实据,抓到了黄来福的把柄?要知道,黄来福可是一镇总兵,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被人弹劾的。都察院的宪纲中也有规定巡按御史不可随便对一镇总兵无礼。弹劾一镇总兵后,也要承受相应的后果。因为巡按御史期满后,都察院也有回道考察,巡按御史如有不职事迹,或是在外擅作威福,都察院也要参奏罢黜他。

不过抛开奏疏者的身份,看这份奏疏内容,倒是没什么新鲜事,都是以前程绍、杨应文二人弹劾黄来福时的旧内容,不过各事记得更清楚详细些罢了。唯一新鲜的就是新增了弹劾黄来福擅自开设民报。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只看万历帝的意思,有了以前程绍、杨应文二人的前例,在场各人都不看好山西镇巡按御史这份奏疏。只要万历帝一个留中不报,山西巡按就要干瞪眼了。

与万历帝共事这么多年,在场阁臣都明白万历帝的脾气,如果看谁顺眼的话,至死都偏袒这个人。以往是李如松,现在是黄来福了。比起黄来福,以前的李如松更是个风云人物,几乎月月都有人弹劾他,各种罪名都有,不过到现在为止,李如松还是活得好好的。

还是石星先开口,他冷笑道:“先是程绍、杨应文,现在又是山西巡按,这事老夫不发表意见,还是留作皇上圣裁吧!”

东暖阁内,万历皇帝朱翊钧手上拿份《五寨堡新闻报》,兴奋地走来走去。万历帝是个喜好看书的人,《五寨堡新闻报》传入京后,立时就进入了万历帝的眼帘,看过几期后,万历帝就深深地迷上了。很多时候还召唤郑贵妃,与他一起看,两人不时地品头论足一番。

每次看报纸,不但万历帝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份报,比邸报有趣多了。而且每次看,万历帝都非常的舒心,看惯了官员们对自己的漫骂,只有这份报将他夸得象一朵花似的,由不得万历帝不感动。

特别是这期的头条:《黄军门沐浴更衣,眼含热泪思皇恩!》,更是让万历帝感慨,又兴奋,又陶醉,不住地在阁内走来走去,心想:“这黄来福是个大忠臣啊,如此思君爱君,真是大明少有!”

当然了,《五寨堡新闻报》不合朝廷法度,万历皇帝第一眼看到报纸时就知道了,不过看完报纸后,万历帝却有了心中的想法,只有聪慧的郑贵妃明白他的意思,因为万历帝曾在报纸旁写过一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字画。别人不懂这是什么意思,郑贵妃却是明白的。

看完报纸后,万历帝有种到五寨堡走走的冲动,不过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正德帝后,大明君皇想出京,真是难比登天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