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以革命的名义 > 第28章 战争的理由

第28章 战争的理由(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时的西班牙因为法国人的战争恐吓,刚刚组建了一支20万人的庞大军队,其中在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军对峙的部队都是西班牙的最精锐骑步兵师团,共6万多人,一旦战争爆发,还将继续调遣更多部队参战。凭借其地理优势居高临下,安德鲁难以在短期内歼灭或是击溃他们,更不幸的是,西班牙人的统帅据说是个很有能力的将军,而最擅长的就是防守。

所以西班牙不发生内乱,军团所属的五万大军是绝对不能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去了,那就是重蹈历史上拿破仑兵败西班牙的覆辙,甚至更惨。

第二是英国人的干涉。

即使条件满足,内乱的西班牙人不堪一击,但在安德鲁攻入比利牛斯的南麓后,欧洲各国的反应一定异常激烈,支援波旁王朝的贵族们反抗革命法国的浪潮肯定是一浪高过一浪,但真正能帮得上忙的惟有海峡对面的英国人。

此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王国已经彻底倒向英国人,他们无耻之极,如同英国的一个封臣一般。葡萄牙的摄政王公开与与英国结盟,依据双方的和约,葡萄牙人还帮英国海陆军修建了不少军事基地,英国人随时能利用它们来作为支援西班牙抗击蓝色军团的跳板。

这个很关键,吕宋岛是安德鲁垂涎已久的西班牙殖民地。不仅仅是吕宋岛上丰富的矿藏资源,更是它绝佳的地理位置。航行数日就可以抵达海南岛,向前就是虎门港,再向东就是台湾岛,能够直接威胁大清国的税赋重地,东南沿海。

五年内,获得一个在清国外围海域的飞地,是安德鲁答应过王继业的请求。在吕宋岛,那里居住着很多旧时的华裔,而且,吕宋岛上的当地居民与中国的关系向来密切,对中国人也相对友善。有了它,就有了未来进攻清国的战略跳板与发展基地,王继业召集的反清志士与旅欧留学生,可以通过它来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

现在的安德鲁无法派遣军队直接占领吕宋,而通过一场战争,迫使西班牙王室割让或是贱价购买他的海外殖民地,则是最好的选择途径,

……

可纸上谈兵容易,但要让诺言或是计划变为现实与成果,安德鲁仍感觉问题多多。

根据情报显示,英国内阁鉴于欧洲反法同盟的战场转移到法国境外,且法国国内局势稳定下来,随时准备放弃不出兵的政策,在出钱出枪的同时,还积极武装派兵支援任何反对革命法国的任何国家,其中就包括荷兰与西班牙。英军的两位中将,约翰-穆尔爵士与阿瑟-韦尔斯利爵士已奉英国政府的指示,正在调集一支五万人的远征军,其主力已经在普利茅斯完成集结,处于待命状态。

首先,法国在对西班牙的战争准备上严重不足。

消灭了贫民党与宽容派的反对势力后,三巨头们开始了单独秉政时期。因为安德鲁成功的平息了旺代叛乱,法国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公安委员会与国民公会的重心仍在放在低地国家、莱茵河与阿尔卑斯方面,那里依然是反法同盟的主战场。懦尔当、皮什格鲁、西蒙等将军带领着法国最精锐的军团与普鲁士、奥地利、荷兰等国对峙(俄国女皇也派遣苏沃洛夫元帅带队参与反法同盟,只是忙于镇压波兰人的起义而迟迟未能到位),陆军部长卡尔诺也亲临前线督导,无论是后勤保障与兵力调遣统统都是优先考虑。连达武他们蒙骗过来的200门西班牙舰载火炮,都被卡尔诺部长的一封书信而全部拉走。

相对于西班牙的战争,三巨头显然是不太注重。他们派出的国民公会代表仍滞留在马德里,继续与西班牙人讨价还价。先前的战争恐吓,只是一种姿态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实质内容,其真实目的无非是让英明神武的陆军部副部长,安德鲁上将尽力吸引西班牙人与英国人的兵力,减轻北方阵线的压力而已。连巴拉斯都在私信中告诫自己的女婿,只是让他在比利牛斯山脉练练兵,别真打,别大打。

至于对安德鲁的升迁与新比利牛斯军团的扩充,无非简单的犒劳一下将军。先前的比利牛斯军团现有三万人不到,加上山岳将军即将带过去的旺代军团的一万二千多人,才刚好凑齐四万人,即使是临时扩编,充其量五万了。安德鲁倒有自知自明,明白自己的分量,对于土伦战役的胜利,那是安德鲁借助历史,安排了拿破仑的英明战略战术;而在旺代的完胜,则更像一场骗局,多方阴谋后的结局而已。

所以,安德鲁还没狂妄到自己能以五万之众攻击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轻而易举地占领其首都,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切不说军饷、补给、装备等战前各项准备欠缺,仅在兵力上就是严重不足。当年拿坡仑攻打西班牙的时候,前期动用了3个半军(相当于现在的军团),12多万人才占领了马德里,到了后期,这个数字竟高达30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