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扬天下 > 第361章 赶赴江阴

第361章 赶赴江阴(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事,自有手下的大臣去打理,秦牧很快就离开了金陵,放舟直下江阴。

如果说金陵是江南的首脑,那么江阴就是的脊梁。

这次战役,歼敌最多的地方不是安庆。不是马鞍山,更不是金陵,而是江阴。

江阴也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六十日的江阴保卫战中,牺牲的百姓足有十多万,几乎家家有战死之人,很多家庭甚至全部牺牲。

为了那些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壮烈牺牲的英魂,为了那不屈的民族之魂,秦牧必须亲往江阴主持大祀。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

要建一座皇宫,绝不是把宫殿建得高大宏伟一点就行。它有太多的讲究,大到每座宫殿的形状、分布的位置、长宽的尺寸;小到屋顶雕饰、琉璃瓦的颜色,地砖的数目,都有严格讲究。

特别是前朝的三大殿尤为重要,象金銮大殿必须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而且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国家政权至高无上。

黄振林根据《周礼.考工记》、《礼记》、《易经》等古籍所记载,详加考究,与工部的的官员和大匠一起,日夜赶工设计。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望着滚滚东去的大江,秦牧心中感慨万千。

原来的历史上,江阴坚守了八十一日,最终陷落,全体江阴百姓或是自尽,或是被杀,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躲在枯井中逃过这场浩劫。

然而因为最终满清统治了中国,江阴那不屈的精神没有得到弘扬,所有人都白白牺牲了。

除了宫城的设计外,黄振林还从军事角度向秦牧进言:“太平门扼要钟山,控制北郊,此地自六朝以来,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钟山是蟠龙,太平门东侧因处于龙脖子上,不能开凿护城河,是整个京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臣建议在太平门外修筑两个要塞,扼守太平门,以增强太平门的防御能力。”

刘猛之前选择攻打太平门,正是因为太平门没有护城河,防御最为薄弱的原因,因此黄振林提出在太平门外加建要塞,立即就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宫城还没开建,太平门外的要塞就先开建了。

历场大战,前后俘虏了十多万敌军,这回可派上用场了。

秦牧下令将所有俘虏押到金陵,供工部役用,如此可省得向百姓征劳役,还可以为户部省下一大笔开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