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临海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临海(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应该说,这些宣传鼓动口号虽然招致了反对者们的极大抨击,但也在客观上刷新了明国官员的理财观念。尤其是东岸人还从传统经典《老子》、《管子》中找出论据,“将欲夺之,必姑予之”、“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些都让一部分思想开明的明国官员大开眼界,进而仔细思考了起来:我大明的落后,难道仅仅是船不坚、炮不利么?是不是在财政制度、官员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全部都落后了?

事实上,能够有这种比较深入的思考,对东岸人来说就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很多中国大陆的士绅,到现在还认为他们仅仅是科技落后呢,以为自己的思想、文化都是先进的,不需要吸收外来的好的东西。当年唐朝鼎盛时,对外国文化可是来者不拒,至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乐器有多少是来自西域?传统食品多少来自西域?家具摆设多少来自外国?不会吸收其他文明长处并加以改进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温台的部分官员能够反思,能够接受东岸人提出的改革措施,那么就证明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的经济现在与东岸深入绑定,只要政府改变以往“量入为出”的小农式理财观念,提高政府开支,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但大大有助于东岸商品的销售(这是东岸人要求其改革的直接动力),其实也有利于明国自身的经济。毕竟,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降低商品流通费用,提高效率,对提升经济活跃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说,现在明国上层的官员多多少少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好处了,财政收入的连年上涨就是明证。浙南不是没有适合出口的商品,以前是路不行,地方关卡壁垒之类的也太多,对商业的遏制比较严重。现在路好了,商品流通快了,成本低了,地方上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税卡了,商业开始慢慢繁荣,创造的工作岗位也开始增多,人民的现金收入比以前那是高了不少。这些提高了收入的人其实都是现成的消费者,他们反过来又会要求生产更多的商品供他们消费,如此循环下去,工作岗位会越来越多,政府收入也是水涨船高,整个经济会进入一个较为不错的良性循环状态。

当然现在明国这边的毛病还很多,改革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只能说经济在缓慢地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要说速度很快、突飞猛进那也是扯淡。但只要有这个趋势就很不错了,至少宁绍、登莱的商品销量逐年增加,这个政府也越来越听话,这就足够了。

不过东岸国内也有一些人对此提出警告。他们多是一些与中国贸易关系不大的人,他们认为帮助包括鲁王、郑氏、广东、李顺等势力进行改革,固然可以提高东岸商品的市场份额,给国内创造不菲的贸易利润及大量的工作岗位,但长期来看坏处也不少。即一旦这个国家最终完成统一,且进行了深入的现代化改革,那么很可能会慢慢把东岸商品逐出其市场。再然后,弄不好的话,他们还会到国际市场上去与东岸竞争,蚕食东岸的市场份额,最终摧毁东岸的工业。

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还是得到了一些立足国内及欧洲市场的人的支持。不过他们的影响力显然也就那样,东岸与中国大陆各势力的贸易额连年创新高,国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只要不把工业产能转移到这个国家,那么问题就不大,局势就还是可控的。更别说,帮助南方各势力进行改革,提高其动员效率和经济势力,也是让其得以在强大的满清势力威胁下生存的必由之路。满清一旦统一全国,还搞个屁的移民?在这一点上,暂时还没人敢挑战这个政治正确。

所以,南明政权的改革还将继续,东岸顾问团还将长期活跃在他们的朝野,最终将其打造成东岸商品的倾销地及初级商品的来源地。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但温台会继续深入改革,琼、高、雷三个南明白捡的地盘也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尤其是有海峡阻隔的琼州府,目前东岸人已经派了一个工作组过去,指导大明太子及其随官们现在的琼州太子府,就像前明的南京六部一样,官员配套还是比较齐全的进行改革,发展地方经济。

琼州这么大一座岛,开发程度却非常低,这对东岸人来说是不能忍受的。更何况,他们还听说岛上有一个储量丰富的铁矿,其他资源也很丰富,这对东岸人主导的远东经济圈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当然不能令其荒废着了。

他们有理想相信,只要有好的政策、足够的投资、持续的人口流入,那么琼州府未来肯定会成为明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区。自然的,先期潜伏进来的东岸资本,也可以接着琼州经济的腾飞而大赚特赚,本钱翻个几倍乃至几十倍都是等闲。台湾银行在远东发家,然后携巨量资本高调杀回本土的神迹,可是让不少人为之眼红着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