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可能形成的冲击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可能形成的冲击(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想要富先修路在帝国已经不是什么太高深的人才能理解的事情,有太多的例子提供给人参考。一些原本贫穷的县乡,国家修建国道经由他们那里,贫穷的县乡因为交通变得便利,哪怕是拿出土特产进行贩售也能改善生活,后面依然是外乡人跑去购买土地建立作坊或是工厂,给当地人造成比较大的思想冲击。

工厂建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于现代是一种最基础不过的常识。但是对于公元前二零六的人们来说,没人提醒能想到这点真的不那么容易。

本来嘛,哪怕是发现交通的便利,想要建立作坊或是工厂大多数人也没有资金,但帝国不是在鼓励工业化发展吗?官府一再调整借贷利息,许多人商量一下该开点什么作坊或是工厂一咬牙,拿出田产或是一些固定产作为抵押,向官府进行贷款,一家作坊或是工厂也就建立起来了。

也亏得是皇帝在鼓励工业化进程,制定低息小额贷款政策,然后又让执政府做出必要的引导和技术支持。除了这些之外,皇帝还下达行政命令,让执政府规划商业结果,并制定合理的收购政策。

是的,就是官方向民间作坊或是工坊的收购政策,由官方在合理的价格收购之后,利用便利渠道进行转运贩售。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相比起一次性买断的奴隶,聘请帝国人士做工的成本真的是太高了。随着帝国捕奴事业越来越发达,对于越来越多希望能够获得工作岗位的帝国人来说,蓬勃发展中的帝国工业不断充斥进来奴隶,他们心里其实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工厂主聘请本帝国的工人。每月需要支出一笔合理的薪水,还需要为其承担必要的工伤风险;购买奴隶作为劳力,工厂主需要付出一笔一次性的费用,日后不过是提供饮食和必要的服装费用。

稍微懂一些数字计算的人,他们不用费多大的脑筋去进行计算,只要略略一琢磨就该知道哪种方式最能节约成本。

恰恰是因为聘请本国受到律法保护的民众作为工人成本高,同时还要受到律法的约束,保证这个保证那个,工厂主们比较倾向于哪个根本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这些家伙过来,不会对咱们造成什么影响吧?”

皇帝当然知道这种政策带有很大的隐患,比如出现官府人员(或是亲戚)利用职责便利进行经济犯罪,但那纯粹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是加强监督,不然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想依靠民间的作坊或是工厂既是生产又自行寻找销路,那是一件异常强人所难的事情。

事实就是那样,一个国家要是按照自然规律的速度来发展工业,其过程需要的时间非常非常的漫长。这个过程可能是数十年,也不排除需要一百年或者更久,吕哲可是知道西方的工业化用了将近三百年才算是真正发展起来,并且是建立在对全世界的掠夺之下才成型。

因为一连串的变革和需要,燕彼所领导的检察署可是一再壮大,现在膨胀到所属职员已经超过三十万。

“那些是官属奴隶。是要过来修路的。”

“哦,这就好,这就好,可不要涌进工厂给咱们添堵了。”

“要不就像吴家老哥说的,向官府请愿一下?”

“别开这种玩笑了,帝国就不存在聚众请愿的事情,发动认识的人写信投送官府才是正常的途经。”

南顿县并不是什么大县,人口也就是八千多人,国家没有将道路规划到这边的时候,这边实际上也没有建立工厂什么的。是确认国道将会通过南顿,一些心思灵敏的外地人先跑过来购买土地,才让南顿本地的乡绅有点恍过神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