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苦逼的骆摇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苦逼的骆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萧何在离开帝都之前也给张良打开了一个路子,那就是得到监国吕议的首肯从禁军那里得到一校人马的协助,有了这件事情作为开头。萧何又清楚会是苏烈留在帝都作为武将指挥,苏烈是一个十分单纯的武人,前面有过监国吕议允许的一次例子,张良想要第二次苏烈根本就不会多想。

说到底已经是做了将近十年执政的人了,除非是没那个心思去算计什么,真要想算计的时候,萧何了解皇帝的想法,清楚一些人的性格,有心算无心之下想要算计真的是不难。

武将集团估计还没有发现萧何的算计,不过萧何能从皇帝时不时扫过来的眼神得出判断。皇帝肯定知道了一些事情,就是不清楚到底知道了多少,然后皇帝又是个什么想法。

“司马欣之后是骆摇。若说司马欣对秦系有先天性上的影响力。后面也用自己的能力得到军方大多数人的认可,那么一直是在南方的骆摇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上的优势……”萧何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叔孙通闲扯,一边分心二用想着:“帝国出身南方的将领不多,哪怕是有也大部分被划拨到了水军,等于是军方碍于皇帝的任命承认了骆摇当太尉,但是要说像服从司马欣那般的服从和敬畏骆摇,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萧何扫一眼一脸纠结表情的骆摇,继续思索:“陛下任命骆摇而不是他人,除了骆摇功勋足够。想必也是出于弱化中央武将集团的想法?”

契丹的胡汉共治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占领地的汉人,一开始也是因为草原上出现了反扑力量,在辽东以及中原以北的区域无法投入更多的力量。契丹人使用汉臣治汉。汉人文臣就避免不了给契丹人带入新的思想,这也为以后契丹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毕竟野蛮人一旦不野蛮了也就离玩完不远了。

赵宋屡次北伐不胜,当开国的第一代文臣武将相续逝去。鉴于五代十国武人的危害,国家武力也被自己设了无数的障碍给圈了起来,然后又发生了项党叛乱难以扑灭的事情。结果是什么,是像整个赵宋都自暴自弃一般,以前还只是限制武将,发展到更进一步的侮辱乃至于是任意欺凌武将,为国杀敌开疆远不如东华门的唱名来得荣耀,整个国家的尚武精神不止是废了那么简单,从某种层面来讲等于是鸡蛋的壳都不要了。

有宋一代是文臣的最顶峰,文臣统军是常态,不但文臣可以统兵,文臣也能毫无理由……似乎也不对?就是没有理由也找个理由,哪怕就是简单的“我看你不顺眼”随便找个武将干掉,例如狄青的爱将就被韩某某随便找个理由杀了<="r">。

有果必有因的事情发生了,赵宋临灭之时,武将集团叛乱的叛乱,冷眼看着异族入侵的亦是不少,那还不是数百年文臣欺压武将太甚?

华夏先辈早就说过一句话,那是“刚柔并济”,也就是儒家初代真正的“中庸”,不管是“刚柔并济”还是“中庸”,实际上讲求的就是一种平衡,亦是一些治国策和政略中听上去有那么点奇怪的“阴阳调和”,都是在讲究不能过于侧重一方。

吕哲是如萧何所判断的那样,出于弱化中央武将集团才任命骆摇吗?

帝国还会在继续打十年左右的战争,此前武将集团却是被吕哲不断拔高士气之下有些“过盛”了。未来会逐渐减少战争,开始转为全力建设国内,那么适当地给武将集团降降压也就非常有必要。

吕哲认为培养张良,特别是几乎全知道在培养张良的前提下改变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规定,认为这是一个给武将集团降压的机会。他不过是开个头罢了,作为武将第一人的太尉骆摇尽管不敢直接反驳,但还是发出了声音。

“罗县聚众三十多万,先期部队调动有些不足。再调动一些十分恰当,因为那边不能乱。”吕哲说的是实情,他说话的时候会时不时地扫一眼萧何。内心里无比清楚萧何为什么会过来。

萧何将一些事情下放给张良,绝对是有一些用意。他十分清楚张良不但在民政上有特别的见解。对于军事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他能知道皇帝也肯定知道,那么一些事情也就好办了。

张良也果然如萧何意料的那般,处理罗县聚众的时候想到的就是用威慑的角度来办,不是全然使用“柔”的一面,想要使用“刚”的一面不能缺少军方的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