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七百八十九章:岂曰无衣

第七百八十九章:岂曰无衣(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吾王至上”是禁军战前的口号,他们改编为国防军序列不过是近三个月的事情,一时间习惯还没有改过来。

每支军队都会在战前呼喝口号,一支军队的口号所代表的是一个族群(国家)的特色,王权味道越是浓厚的军队口号绝对是与统治者能扯上关系,东方的战号**不离十是与统治者有关,宗教意味较浓厚的中亚与西方则是会在战前向信仰的神祈祷。

张苍所部八百余游骑与东迁各族群骑兵接近到不足二百米,那些各族群的胡骑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呐喊,各式各样语言的战号都有属于语言含义里面的历史,索性现在是听不到“胡安阿拉克巴(真神之上)”,那还是要到公元一千年左右默罕默德成为先知,阿拉伯帝国崛起才会出现的战号。

各族群的骑兵有着五花八门的兵器,远程兵器中甚至出现了裹在绳套中不断挥舞轮旋才挥出去的石块,当然也不缺少张弓射箭这种最为普遍的画面。

用绳套投石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行为,事实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中亚、西亚、欧罗巴就出现了这个兵种,他们可以叫投石兵也能叫掷弹兵,有着悠久的历史。

冒顿已经命人吹响了与秦军交锋部下脱离撤退的命令,参战的匈奴骑兵是与二千左右的秦军骑兵战了一阵。本身出现伤亡锐气不是那么锋利,交战也消耗了参战匈奴骑兵的体力,另外就是剩余下来一千六百左右的匈奴骑兵在面对三千秦军生力军很明显也处于数量上的劣势。

骑战交锋时的交错而过其实也就是发生在那么几个呼吸之间,然而就是在那么几个呼吸的时间里。原本还有一千六百左右的匈奴骑兵于脱离之后只剩下不足一千二百人,秦军骑兵也从三千人下降到二千八百人左右。

冒顿主动命令部队脱离战斗,完成解救部下目标的章邯与先前参战的残余会合立刻将兵锋指向另一处战事不利由余齿所指挥的汉军游骑兵。

身为将领的自觉让章邯在赶往救援的路上已经在做战事小结。他充分认识到枪骑兵在高速冲锋时展现出来的杀伤力,刚才取得的战果只有少部分是箭矢,更多是来自于枪骑兵的接触战。

“栋树材料做成枪杆吗?”

一阵远程杀伤的互相招呼,张苍所部与各族骑兵很快发生碰撞。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阵型的重要性,汉军游骑兵那种锥形阵型在两军发生碰撞的时候立刻将没什么队形的各族骑兵凿开,像是一柄改锥那般切开了各族骑兵。

招呼部队回拢的冒顿看到一千五百各族骑兵被八百左右的汉军游骑兵一照面就切开立刻莞尔。

“那群蠢货真以为汉军好欺负?”冒顿的莞尔变成了冷笑,转头对旁边的族人下令:“西边已经空出来,先游动一阵子,找准时机将那些蠢货救一些出来,随后脱离突围。”(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很明显,骑兵对战时,无法组成密集阵形的箭阵,双方又都是处在移动的姿态,射出的箭矢越远杀伤力也就越差,秦军致力于发展超远程弩骑兵的计划显然并不是适合,急于需要寻找新的骑兵发展方案,而章邯似乎也找到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箭矢对骑兵没有用,是指无法形成大规模覆盖的箭阵对能够快速移动的骑兵杀伤性有限,特别是在骑兵能够预判箭矢落下位置的前提下,不成覆盖模式的箭矢相对容易被躲开。

如果是大量的弓弩兵结成箭阵又有工事作为依托,可以形成覆盖式的箭阵模式,以防御姿态面对采取进攻的骑兵还是有非常强悍的杀伤性。

历史上不管是卫青的步兵军团,还是李陵组织防御箭阵,又或者是后面的李广利(贰师将军),他们都充分利用局势,大量使用弓弩部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损比,不过前提是匈奴人主处在发动进攻的那一方,他们都是结阵防御姿态。而若是换成弓弩部队没有防御工事作为依托,匈奴骑兵总是能给弓弩部队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弓弩部队就要成为损失惨重的那一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完成加速的骑兵每秒至少能移动十四米以上!

就在章邯率军解救部下期间,另一处战场传出了一阵阵高喝,那是张苍率先喊出,随后八百汉军游骑兵即将与敌军发生碰撞前的呐喊,他们在高声吼叫:“吾王至上!汉军威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