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龙戏唐 > 第三百七十八章 流言止于智者(二)

第三百七十八章 流言止于智者(二)(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若是下官料得不差的话,应是崔仁师。”

早在为李恪圈定人选之际,陈子明便已算定了太宗会作何选择,这会儿听得李恪问起,应答起来自也就干脆利落得很。

“哦?此话怎讲?”

李恪在太宗面前虽是坚持不肯推荐具体之人选,可实际上心中却是有所偏向的,在他看来,四人中,于志宁的资格最老,能力上也比其余三人要强上一些,加之素来有清廉敢谏之名声,应是侍中的不二人选才对,却不曾想陈子明居然说太宗会选择崔仁师,当真令李恪不免为之诧异不已,皱着眉头想了片刻,还是想不通陈子明所言的根据之所在,不得不狐疑地探问了一句道。

“殿下莫忘了明春三月间,各州县之科举也就该开始了,是时,恐会引得各门阀世家之不满,加之我朝自立国以来,出自门阀世家之官员虽多,却并罕有宰辅之辈,今,崔仁师既是博陵崔氏出身,于门阀子弟中又素有名望,以其为侍中,当可安抚一下门阀世家子弟之情绪,以陛下之睿智,当不会看不到此一条。”

“子明啊,还真被你给料中了,父皇在问过刘洎一案之后,真就问起了接任人选事宜,若非子明先有提点,小王此番怕是难有个好了的,天降子明于小王,幸甚,幸甚!”

李恪乃是灵醒之辈,越是细想今日面圣之经过,便越是后怕连连,与此同时么,对陈子明的谋算之能也就越是佩服,这不,卜一落了座,大气都顾不上喘一口,便已是急吼吼地狠夸了陈子明一通。

“殿下过誉了,不知面圣之经过究竟如何,还请殿下详述一番可好?”

李恪倒是说得个兴奋无比,然则陈子明却根本没在意其之夸奖,不单不为之激动,反倒是皱紧了眉头,神情凝重地发问了一句道。

“呵,是小王疏忽了,子明莫怪,事情是这样的,小王……”

四名候选者中,真要说合适,陈子明当然也会选于志宁,然则考虑到科举革新明春便要正式施行,安抚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之举措也就不得不加以考虑,相较而论,同样属博陵崔氏的崔敦礼在资历以及能力上,又比崔仁师要稍差了一筹,故,综合来说,太宗选择崔仁师的可能性无疑是最高。

“子明所言甚是,仁师办事有节度,得其为侍中,确相得宜焉。”

从本心而论,李恪其实对四名候选人中谁能胜出并不甚关心,没旁的,概因这四人都是直臣,与他李恪也都无半点私交可言,谁出任侍中,于李恪当下的权势都无甚影响,故而,他自是不会纠缠于人选问题,随口附和了陈子明一句也就算是了了事。

李恪对陈子明有着绝对的信任,此际听得陈子明有问,自是不会有丝毫的保留,紧着便将与太子奏对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番。

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我欺也!

时值李恪滔滔不绝地阐述之际,陈子明的脸色始终淡然依旧,可心底里却是没少起波澜,没旁的,若不是李恪在去面圣前曾跟自己密谈过的话,今日面圣的后果必将不堪了去,虽说不见得立马便会出状况,可引得太宗猜忌更盛乃必然之事,倘若再稍有个风吹草动的,李恪断然逃不过被废黜之下场,真到那时,要想再起,怕真就只有走“玄武门之变”那条路了,而这,无疑正是陈子明最不乐见之局面!

……子明,依你看来,父皇最终会选何人为侍中?”

李恪显然是不曾注意到陈子明的走神,一番陈述之后,最终将问题归结到了侍中的继任人选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