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27节

走进不科学 第27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个语言不是其他语种,正是中文!

牛津大辞典里ketchup这个词在英文里使用最早的记载是1690年(Ketchup-Wikipedia),但是原料并非番茄。

词的来源是中文的ke-tsiap,原来指的是腌制鱼类产生的卤汁,烹饪时用于调味。

斯坦福大学教授任韶堂曾写过一篇博客名为《食物的语言》,他认为番茄酱的根源可追溯到闽省东部的一种鱼酱:

在18世纪的闽南方言中,这种鱼酱在不同的地域被称作‘ketchup’,‘ge-tchup'或'kue–chiap’。

但实际上,番茄的毒素主要存在在根茎和未成熟果实中,成熟的番茄生物碱含量已经很低很低,压根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

第二个原因便是上面提到的那位庸医约翰·杰勒德,1597年他撰写的那部《草本植物志》直接把番茄定性成了毒物——但其实他的这部分内容是抄袭了多登斯的一篇文章,结果还把番茄的名字“lycopersicum”抄错成了“lycoperticum”。

奈何当时的欧洲可没有辟谣的公众渠道,加之约翰·杰勒德提到的例子也都真实发生过,这便使得番茄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摒除在了食谱之外,野地里随处可见。

比如不久前,徐云随意在外头找了找,便发现了不少野生的成熟番茄,压根没人愿意食用。

而这种对番茄的误解,便令徐云想到了番茄酱这个超级大杀器。

懂闽南语或粤语的人能识别出单词美式发音的最后一音节,‘chiap’或‘tchup’,这是'酱'的意思,普通话的发音为‘汁’。

他还写道,1982年版的《普通话闽南语方言词典》证实了“蕃”是古体字,在闽南口语中读作“gue”,意为储藏的鱼。

因此,“蕃茄酱”在闽南方言中是“鱼酱”的古语。(论文两篇,DOI:10.1515/bz-1969-0202,DOI:10.2307/2852096,后面一篇还是剑桥的)

当然了。

随着更新迭代,目前的番茄沙司和17世纪的茄酱已经没太大相似之处了。

别看番茄酱这玩意儿其貌不扬,和什么肥皂啊抗生素啊好像差的很远。

但在现代欧洲,番茄酱的地位几乎等同老干妈之于国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薯条、汉堡、下午茶、面包、牛排……几乎万物皆可番茄酱。

同时说道番茄酱,这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大家应该都知道,番茄酱的英文名是ketchup,但这个名字并不是源自英文本身,而是由其他语言里音译过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