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力能扛鼎 > 我力能扛鼎 第261节

我力能扛鼎 第261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京城内城里几乎无平民,皇族和世家贵胄占据了内城三分之二,余下边角住的是富商,还有外国来的外交官和学问使。天南海北无数的老字号往内城落脚,城中商地越来越贵,几百年的老宅也都渐渐易了主,往外城迁居。

而外城住的也是富户,车水马龙流经之处,没有赚不着钱的人家。

其后才是县,才是村。她去过姥爷的庄子,庄子里吃喝穿用都是农货,住山腰的百姓都不愿意侍田,宁愿披星戴月赶个大早进城务工去,男人女人都是一样。

手工业与商业发达的地方,农妇务工是常事,城里又有雇仆和侍女无数,女人手里捏着银子,不靠天吃饭,不靠男人养活,腰板就能挺得起来。

而此地,东镇不一样。

可这些脏的臭的,愚民的,刻薄的,竟然是民间更甚。

对女子妇德的苛求全系在她们颈上,底下的婚姻是脚凳,轻轻一踩,拴在脖子上的东西就勒了颈,生而为人的尊严就要全部垮塌。

“姑娘,你怎么又……”

刚出了手术房的杜仲一眼看见她手上的红痕,沉着脸,捉起她的手扫了一眼,见只伤了皮,交待医女给她包扎,一言不发走了。

唐荼荼没心思理他。

煮海的是盐灶户,捕鱼的是渔民,这两个行当把男人与女人天生的体力差距放大到了极限。在天津建城之前,他们就是做这营生的了,世世代代被隔绝在这百万亩的盐碱地里,因为车路不便,又住得偏僻,一年也未必进一趟主城。

静海县与天津主县隔着一道城墙,就仿若隔开了一道天堑。

三岔口每年走过的漕船豪商千万,带得主县富得流油,与他们也没什么相干。

宗族世世代代,尊与卑也就世世代代往下传,脖子上的镣铐戴久了,就要长进肉里了。

她们不知道女子该自强,没见过女人经商,走出村子念了三本书的就是“大学问家”,就是嫁了不亏的良人。

在这院子里总觉得喘不过气,她罩了顶帷帽,抬脚往外走,忽的问:“京城的村妇,也是这样的?”

古嬷嬷一怔,却立刻听懂了姑娘在问什么。

“咱们京城不这样。”古嬷嬷嗓子有点干:“有钱的地方都不这样。”

唐荼荼盯着院里那张红点地图,以送生庙为中心,向周围一点点延伸观察。

民风愚昧的地方,大抵有其成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