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 第三十九章 喜迁新居

第三十九章 喜迁新居(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但这杨大郎虽然考上了举人、却没能马上动身回乡同家人共享喜悦,而是在捎回来的书信里写明他暂时不能回乡,想留在州府同同窗好友一起苦读,好省去回乡这一来一回的功夫、多些时日准备接下来的省试。

看完杨大郎的信、再听杨四郎做了解说后,鱼儿才知道原来州试取中的考生,将于冬季集中到东京尚书省礼部参加省试。杨四郎还说这些考生都被称为“举人”或“贡生”,因此以后大家伙儿都要尊称杨大郎为“杨举人”了。

而这参加完秋闱已然快要入冬了,所以杨大郎所剩的时日并不是很宽裕,因此他才会提出留在州府苦读,读到时候差不多了便直接上路前往东京参加省试。而因为杨大郎必须在冬末赶到东京、在春初时参加省试,所以这中间隔着的春节杨大郎也就不能在家里过了。

这杨大郎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所做的决定也都是为了日后能高中,因此杨家人自是都十分谅解他、也同意他别回家过年留在州府苦读。

但刘氏却还是心疼杨大郎孤身一人留在外地过年,于是便将家里剩下的三百两银子取了大半、托人和家书一起送去给杨大郎。

右边剩下的六间屋子,紧挨着杨老爷子那间屋子稍微宽敞些、杨大柱已让杨二柱夫妇住了进去,而杨二郎和杨五郎则住在第二、三间屋子里。

这人都住满了、右边却还剩下的三间屋子,于是其中一间被用来做厨房、一间用来做让孩子们读书写字的书房,剩下的一间则用来做仓库放些粮食、农具和渔具等杂物。

这样安排下来后,就只剩下紧靠着大门左右各两间的屋子了,这几间屋子因最靠着外头又紧挨着大门,所以以前东边的两间骆家是用来给家里的长工住的,西边的两间则是猪圈和茅厕……

这杨家眼下还没钱养猪和请长工,因此除了茅厕外,其余三间屋子只能暂时空着。

这各自住的屋子都分好后,大家伙儿便各自开始收拾自个儿的屋子,把从船上搬过来的物事一一对应着放好摆正,再把各自屋里缺些什么物事一一记下……

这两百多两银子既是杨大郎在外这几个月的伙食费、也是他动身上京的路费。刘氏也是担心杨大郎到了东京后还要花钱打点些什么,所以才会把家里的剩银大多都给杨大郎捎去,只留下为数不多的银子应付随后到来的年关,反正往年没钱时他们一家人也照样过年。(未完待续)

虽然骆家走得匆忙、把家里的家具和一些不值钱的摆设都留给了杨家,但杨家一家人搬进去后,还是要再添置一些家具和日用品才是,毕竟以前他们一大家子蜗居在船上,因地方小很多物事都省了没买,眼下地方宽敞了自是要一一添置了。

而这些零零散散的物事添置齐了后、一大家子都舒舒服服的住下了后,杨大柱便把自家原先那条旧船给卖了,随后再添了些银子买了条大一些的新船。而相对比较新的那条船,杨大柱也花了点银子修补了下。

这些七七八八、零零散散的花销合在一起也花了不少的银子,于是先前那典当珍珠的银子最终只剩下不到三百两银子。

而杨家才刚刚搬了新家,上州府参加科举考试的杨大郎也托人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已顺利通过州试考上了举人……这对杨家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

鱼儿一家得知这个消息后,自是立马就烧香拜祖、将这个喜讯告知杨家的列祖列宗,刘氏更是走街串巷的同邻里乡亲宣布这个好消息。而杨大柱则特意到城里买了一挂长长的大红鞭炮,在杨家的新居外热热闹闹的放了一回鞭炮、庆贺杨大郎考上举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